红红火火过新年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和全国各地一样,吴川春节这天也一样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年红”(春联、横批、门神、年画),挂年桔,摆年糕,穿新衣,派砸(压)岁钱,室内外焕然一新,充满喜庆气氛。
炸煎堆砸年
年廿九、三十晚吴川人还喜欢逛花市
改革开放以来,年廿九、三十晚吴川人还喜欢逛花市,买年桔鲜花回家摆放,还买带叶的整条甘蔗、各种水果、新鲜蔬菜过年,其中甘蔗有“节节高升节节甜”的意思,生菜寓意“生财”,大蒜表示“合想合算”,薯类暗示“好仕途”,生葱寓意“聪明”,芹菜表示“勤恳”。除传统的炸煎堆、炊年糕砸年外,由于受省港风气影响,二十多年前,吴川还流行炸油角过年,三、五个亲友围在一起一边捏制和炸油角,一边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既增进亲情,又可分享自己亲手炮制的美味点心,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可惜此景不再,现已被打麻将、打牌替代了。
生菜寓意“生财”,大蒜表示“合想合算”,薯类暗示“好仕途”,生葱寓意“聪明”,芹菜表示“勤恳”
买年桔鲜花甘蔗回家摆放
新年初一从零时起直至天明,各家都燃炮仗迎春贺年。大家烧炮暗中斗长短、斗声音大小,门口炮纸看谁家又多又红。记得二、三十年前新年期间,谁家的炮仗一响,男孩子们就“勇敢”地围过去,不顾鞭炮未烧完就去抢哑炮,折断后从折口处点燃来“射花”,或拆取炮药放成一堆点燃取乐,因而那时伙伴们时有手指被炸肿和眉毛头发被烧焦的“劣迹”,回家还要受责难。想起那情景,现在还有后怕。不过现在吴川城区早已禁炮,新年再难以听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再不会闻到有特殊香味的硝烟味了。不过少了这些声响和味道,心里若有所失,好象年味也随之暗淡了些许。
穿新衣,派砸(压)岁钱
春节的早晨,年轻的要向长辈恭喜拜年,年长的要向小孩派利是。有人吃汤圆、糖水包,寓全家团圆、生活甜蜜之意。有人早餐或整天吃素,不杀生,不倒水,不扫地,以示修心积福和免使财气外流。
二十多年前,吴川还流行炸油角过年
大家烧炮暗中斗长短、斗声音大小,门口炮纸看谁家又多又红.
从初二至初十都很热闹,人们互相贺年,互送煎堆、年糕、状元糕,给亲友的小孩派红包、送“利是”,因而春节是小孩零钱最多、最富有、最快乐的时光。他们会在父母过问和收回前大方地“支配”自己的砸岁钱和“利是”。过去梅菉的小孩们会拿“利是”涌去十字街买“老虎肉”(牛肉干)和“滴滴铛陈皮糖”,或到新华书店排队买新到的如《南征北战》、《侦察兵》等“打仗”的公仔书。
“开灯”游行
巡游
初二“开年”,切年糕,宰鸡,还要买鲜活的鲤鱼来拜神祭祖先;初三“赤口”,清早燃炮仗,扫除污秽,还有人写“题破赤口”的红纸条贴在门上,认为可以避免是非口舌;初四接灶君回位(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晚已送灶神回天);初五、六,一般商店开门做生意;初七“人日”,清早燃炮仗,宰鸡拜神;初八或初十开始“开灯”和游神。“开灯”是生男孩的人家,在祠堂、土地庙或神庙里燃挂花灯,有人还做灯酒,请亲友来庆贺。游神是抬着菩萨神像,举大旗,打锣鼓,舞狮舞龙,穿街过巷,各家焚香,摆三牲叩拜,叫“摆盅”。晚上游神,各家都派人提灯笼参加游行,叫游灯。初十至十五各村都有人轮流做“斋头”,请菩萨神像入屋敬拜。这是难得的荣耀,因而做“斋头”的都倾尽所能,大摆“斋头”酒席广宴亲朋,以祈帮福帮运,大展鸿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