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方言

家乡区县: 南通市海安县

大家都知道南方的方言都是特别难懂的,今天就介绍介绍南通的方言吧。
南通的方言

南通地区方言极其复杂,这和南通地区逐渐由水成陆,各时期接受了各地移民的历史有关。西部、北部的海安、如皋以及如东的大部分地区的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泰如片,其中可以分如东东部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两种,可以分别称为如东话和如海话。
南通市区(及南通市的部分市郊)的方言南通话,也常被归入江淮官话泰如片,但和前者根本无法交流(故也有人认为应该单独成片)。
通州主要说另外两种吴语,通东话(亦可叫古常州语,启海人称江北话)和金沙话,其中金沙话是通东话和江淮官话南通话的过渡方言,和其他二种吴语也很难交流。
东部启东海门的南部以及如东的部分东部沿海地区、通州部分地区主要说属于吴语苏沪嘉小片的启海话(本地称 沙地话)。
启东海门的北部和通州一部分地区说通东话。通东话被归入吴语毗陵小片,是南通东部最初的方言的继承者。
南通话的形成和发展目前还没有权威论述,通东话和启海话被认为是由不同时期的江南拓荒移民带来的。
在上述各种方言交汇的地区,一个人会多种方言,交流中使用对方方言母语的情形并不罕见。
流传于今南通市崇川区、港闸区及通州区中西部地区的南通话的形成要追溯到隋唐之际。那时候,南通的主要人口构成是来自江南吴语区的移民,可以看成是南通话的雏形。随着古通州所在沙洲与长江北岸的涨接,逐渐和泰如话融合形成了南通话的雏形,现代南通话被归属于江淮官话\通泰片\南通片颇有争议,曾被建议单独划出吴方言区成为一个“方言岛”。可能具有较浓厚的吴语色彩。南通话可以和属于吴语的金沙话无障碍交流,但在江淮官话区内无法于的其它方言交流。
南通话语音上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有七个音调且古全浊声母不分平仄一律读成送气清音,根据这一点把它排除在全浊声母保存完好的吴语之外。这一特点和附近的泰州、如东、如皋、兴化、东台等地方言类似,所以把这一带方言划为江淮方言(江淮官话)的通泰片。但实际上南通话与通泰片的其他方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南通话主要特点:
1、古全浊声母遇塞音、塞擦不分平仄一律送气。而普通话和扬州等地方言(江淮方言洪巢片)仄声不送气。比如在古汉语里面同音不同调的“瓶”“病”和“同”“动”两组字,“瓶”和“同”是平声,普通话就念成“ping”、“tong”,“病”和“动”是去声(属于仄声),普通话就念“bing”、“dong”,和“并(合并的并)”、“冻”同音。但是在南通话里,他们仍然是同音不同调,“病”和“动”也是念成“ping”、“tong”,和“并”“冻”不混。同理,“舅”“就”念成qieu,“毒”念成“toq”,“袋”念成“tae”等等。这可以说是南通话等通泰话最明显的特征。
2、麻开三读a或uo,比如说“车cuo”“遮zuo”“蛇suo”“写xia”“斜qia”“姐jia”等字。
3、咸山摄覃韵以及见组开头一等字也分成an和un两个韵,比如“官gun”“干gun”“卷jyun”“蛋tan”“先xin”“天tin”“欠qin”“现xin”。南通话里“敢gun”和“管gun”同音,而洪巢片(扬州)咸山摄覃韵以及见组开头一等字也读an,所以 敢gaen与管gun不同音。
4、南通方言具有7个声调,除了上声外,其余平去入各分阴阳。而江淮官话洪巢方言一般只有5个声调。
5、南通方言里保留的吴语词汇要比其他江淮官话多。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习一下南通话哟~

 

我喜欢be(2015-06-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