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历史人物

家乡区县: 安徽省临泉县

下面让我为大家介绍阜阳的历史人物,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颍上县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甘罗,甘茂之孙,战国时著名的少年英雄。甘罗12岁任秦相吕不韦的侍从,朝野鲜为人知,一次秦欲派使赴燕,吕不韦请老臣张唐应命,屡劝无效。甘罗去见张唐,分析天下大势。数列出使利弊,说得张唐叹服,遂欣然应命使燕,吕不韦大加赞赏甘罗之才。此事不久,经吕不韦荐举,甘罗作为秦王特使,奉命赴赵,以雄辩说服赵王发兵攻燕,秦不费一兵一卒,得城五座。甘罗立下奇功,满朝为之震动,被秦昭王封为上卿,并把甘茂充公的田宅赐还给他。 吕蒙( 公元178年-219年)字子明,三国时期汝南郡富坡(今阜南县城东南吕家岗)人,东吴著名将领。少时依属孙策部将邓当,邓当死后,代领其部属,跟从孙权攻战各地。后随周瑜、程普等东吴将领大破曹操于赤壁。吕蒙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 公元219年,率奇袭荆州,致关羽父子败走麦城,死于刀下,吕蒙遂声名大振。曾历任平北都尉、横野中良将、庐江太守、汉昌太守、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常秩( 1019-1077年),字夷甫,汝阴(原阜阳县)人,北宋学者。考进士不中,乃屏居里巷,专心研究经学。宋嘉祜、治平年间,皇帝多次诏授官职,常秩皆谢绝。熙宁三年(1070年),宋神宗诏令“以礼敦遣,毋听秩辞”。翌年,常秩不得不进京参见。先任天章阁侍讲,继任太常侍,后任西京留司御史台,常秩学渊溥,为人忠诚,受到欧阳修、王安石、吕公著等明中大臣的赏识和推崇,因而名重一时。王安石变法,很多人反对,常秩“独以为是,一召遂起”,坚决拥护变法。死后,赠右谏议大夫。《宁史》载有《常秩传》。张纶(?-1085年),字公信,汝阴(原阜阳县)人,北宋。少豪侠任气。考进士不第,补三班奉职,迁右班殿直。四川王均起义,朝廷遣军镇压,张纶主张“晓谕召抚”,请官府与义军会盟,立碑境上,多年相安。纶出任江淮制置盐运副使,改革盐税旧制,增设盐场,使盐课扭亏为盈。后张纶代知泰州,三次上表,请修海堰,率民工修海堤75公里,使当地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受到百姓拥戴,为他建生祠以表敬重,张纶富有同情心,在江淮道上见到流离失所的骓民,他愤叹曰:“此乃有司之过!”遂取奉银置衣,发给受冻难民。《宋史》载有《张纶传》。吕霞光,1906年出生,临泉县吕寨人,旅居法国的著名画家,古董鉴赏家。吕霞光幼年在本镇私塾读书,后就读于北京四中,又转学到南京市立美术专业学校,在上海艺术大学读完大学的课程。吕霞光从二十年代起便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他先后就学艺术大师田汉和美术大师徐悲鸿。随后,在徐悲鸿的推荐下,与著名美术家吴作人一同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专攻绘画与雕塑,于三十年代初获该院毕业文凭。三十年代初,他与吴作人一起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考取奖学金资格,其优异成绩震惊了比利时整个美术界。在比学成后,又返回巴黎,深造于巴黎国立美术学院。  刘福通(1321-1365年),颍州(今界首市)人,元末红巾军领袖。   刘福通出生于今界首市境刘肖镇的一个巨富之家。刘福通自幼性情豪爽,聪明过人,素怀大志。青年时任朱皋镇巡检,正直仗义,进值元末残暴统治,豫南皖北百姓涂炭,怨声载道,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在此社会背景下,元王朝钦差贾鲁以修河为名,假公济私(因勒索刘家珍兽白鹿未逞),改河道,毁刘宅。刘福通于国仇家恨,遂决心造反灭元。 希望大家喜欢我的介绍。

风筝(2014-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