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沔阳县志》记载,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1年),为避汉水冲击,于南北两岸筑布堤后,便有脉北脉南区分,脉北西端紧靠牛蹄支河入汉水的出口处,名谓压头嘴,年复一年,更加突出,脉南部分原住户不多,’每日有朝雾笼罩,当地人们迷信地认为是脉气旺盛之,起名脉旺嘴,亦传此地名曰“麦芒嘴”,此名由来,是因古代这里街面狭长,形如麦芒,因而得名。据传清代一周姓天官(丞相)汉/(1人,经此吟诗:“细水长流绕秋波,兴新引动女娇娥,十里长街金光闪,柏枝树上歇桃鹤”。形象地描述了当地景象。脉旺镇请代曾为沔阳县治,交通便利,商贾云集,有“小汉口”之称,后因县治迁徙,汉水北移;南街逐而与汉水相背,北街被水冲击,逐渐缩小等原因,镇市经济日渐衰落。1949年解放,1951年划入汉川县,县人民政府置该镇为县辖镇,先后为汉川县第五区,脉旺区,脉旺镇公所所在地,1958年公社化时为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恢复脉旺镇,1975年撒区并社时改为脉旺镇公社,1979年镇、社分治,仍为脉旺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