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区域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建立在地缘经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由于各有优势互补、集聚效益、降低成本和整体利益提高的特点,是现代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趋势和体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科学掌握和运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规律,从区域优势的角度去寻找区域特色产业并加以培育,建立一个统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尤为必要。“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根据新邵县城区位优势和水资源优势,从战略上谋求新邵城区经济布局总体思路是:“以酿溪为中心,融合严塘雀塘,构思经济核心圈;对接邵阳市,打造一体化城区区域经济;做强工业、做旺旅游、做大城区、做新农村;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突出重点招商引资;依托科技振兴产业;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和谐发展。”明确县城区域经济的发展目标方向、阶段性任务,并对县城区域经济的发展决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1、区域规划:“扩容”。城区规划不能只限于酿溪镇,围绕公路、河流,铁路三大交通动脉为主线,在区域面积规划上扩容。县城区域南拓北展,西延东进,即沿大应路向南拓展,沿207国道向北严塘发展,向东推进至雀塘及邵阳市双清区,向西延伸至晒谷滩。到201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到18平方公里,新城区人口达到12.5万人,县城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县GDP比重达55%,区域经济内税收占全县税收的68%。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23万人。县城经济总量占全县GDP比重达到76%,县城实现的税收占全县税收的80%以上。
2、经济空间:“划圈”。区域经济的规划在空间应当是大范围的,构思“酿严雀经济核心圈,建设五条经济带”。即沿白云路、大应公路,做强大坪园区工业经济带;沿渔龙公路做大酿溪沙湾-雀塘工业经济带;沿207国道酿溪—严塘建高效农业生态观光经济带;沿二广、吉邵两高速公路连线,为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建严塘—雀塘农产品原料生产经济带。沿资江河,邵阳—晒谷滩—(远期至筱溪)规划风景观光旅游经济带。
3、产业布局:“染色”。利用城区区位优势创地方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县城区域经济的特色只能是工业和第三产业,工业特色经济以园区为主,每个园区选一、二种产品做大做强上特色工业。城区工业以机械制造、冶金、化工、箱包、生物医药、造纸、农产品加工七大产业为主线,具体主抓高速折页机和泵业、金锑系列深加工、固体聚合硫酸铁和锰系列化工、高档精品箱包、异维尔酸医药、A级纱管纸、密桔和红薯粉丝加工、再生资源转循加工业染上地方特色。第三产业产业重点又是以酿溪资江旅游综合开发为主导,延伸三产业产业链,规划在雀塘兰江区域建现代物流产业。
4、融合动力:“民营”。不管是区域内还是区域外的融合,都需融合主体。新邵县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131元,在邵阳市各兄弟县中倒数第二,现在的财政依然是吃饭财政,以政府为主体融合是不可能;国有集体企业收缩后,除垄断专营行业外,几乎没有国有企业,以国有企业做为主体融合也不可能;民营经济总量已占全县经济总量80%,在全国民营经济已占半辟江山,“非公经济36条”又为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非公有制经济已经从原来数量性扩张的阶段到了加快发展、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在更广大的市场空间,追求更低的生产和营销成本、利润最大的过程中,产业梯度转移客观上对我们这样欠发过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民营经济是产业梯度转移的主体,必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政府应当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出台相关政策与市场对接,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县城区域经济发展。
5、融资方式:“引资”。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之一。计划经济体制下,融资靠银行贷款,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自1998年起,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在县级的金融服务出现空档,县级支行几乎成了上级银行大“储蓄部”、“存款部”,实贷权基本丧失。在自身积累不足、国家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相对而言,融资的最主要、最重要、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引资。无论是工业化、城镇化、还是区域化,都离不开引进外部资金,引资要顺应趋势,遵循规律,坚持四个思路:一要坚持内外并举。内资以民间资金、商业银行、开发银行为主,要主动适应跨国并购迅猛发展的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引进外商战略投资者,国际金融组织、世界银行贷款,坚持内资外资并重。二要立足引大,大小并重。要因地制宜能大则大、宜小则小、大小并重、大中小协调发展,三是顺应资本流动的新趋势,独资、合资、转让股权并重。转变观念、敢于突破控股被控股的思想障碍,拿出优势产业、优质企业、优良资产吸引投资者。四是以地生财,滚动开发,以存量换增量。土地是自然资源,也是社会财富,更是资本要素市场之一,要以地生财,既要合理控制企业新增用地,也要坚持滚动开发,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率,以现存有限的土地资源换取更大的财富空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