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区域经济发展建议

家乡区县: 湖南省新邵县

未来我国区域发展和经济合作将出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大城市圈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跨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分工和合作格局;区域经济合作的水准进一步提升,形成对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的牵引;产业转移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出现一些新型的产业分工;各类开发区会趋向融合;区域合作从各地方政府主导转变企业为主导,大企业在跨区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等发展态势。
提高区域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理顺生产要素价格,落实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谋求自身发展的主动,凭借东部开发的带动、西部开发的拉动、中部崛起的启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互动。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嫁接高新技术,兴办低污染、高技术、高效益的企业,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崭新打造新邵县城一体化区域经济。
(一)、抓住机遇,谋略县城区域经济远景发展规划
新邵县作为湖南省中部的一个县,承东启西,连南通北,具备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众多政策将向内地倾斜、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等生产要素也将向中部梯级转移集中,这是新邵县千载难逢的机遇,机遇可遇不可求,机遇稍纵即逝。同一区域,同一项目不可能重复布局,这就要想在人前,干在人前,只有这样才能更多的聚集生产要素,掌握发展主动权。
首先要尽快成立县城区域经济研究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组长由县委书记或者县长担任,成员单位由政府办、发改局、建设局、规划局、国土局、财政局、税务局、商务局、科技局、旅游外事局、项目前期办、环保局、工业局、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大坪工业基地、城建投资公司、酿溪镇、严塘镇、雀塘镇等部门单位组成,办公室负责协调县城区域经济发展各项工作。
其次,搞好区域经济规划布局。以“一圈五带”为中心,开展深层次的调研,按照先规划后建设,正确处理好总体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经济利益与社会环境、政府与企业、行政区域内和区域外经济合作的相互关系,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搞好规划布局,确定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做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强同双清、北塔区横向区域联系。利用近城优势发展县城区域经济,不能按诸侯分割,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对接,产业政策对接,交通等城镇基础设施对接,资江旅游开发对接,要素市场对接,物流通道对接等六个方面必须有对方的支持,本着互惠互利发、携手并进、务实创新、共创未来的原则,在市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市区与新邵县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计划。
(二)、培育龙头,做强工业;做活园区,形成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就是一个产业在相对集中的空间集聚式发展,其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美国硅谷的IT业、意大利的服装、五金,皮革都集中在一个区域以发展。产业集群的壮大不仅能催生出劳动力聚集、人才聚集、服务业聚集和消费聚集的共同效益,而且会将促进区域现代物流、交通运输、电信服务、旅游餐饮、房地产开发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等生产型服务业的延伸拓展。产业集群至少要四个条件,一是要有龙头企业。二是要有顶托一方的区域性品牌,它不代表某个企业,而是整个产业集聚区区域的市场品牌。三是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四是要提供公共平台服务网络,为产业集群服务。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发展区域经济要做强工业,并形成产业集群。做强工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培育龙头企业。首先扶持现有规模工业。县城区域内新邵辰州锑业有限公司、新邵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广信造纸有限公司、湖南阳光电化有限公司、湘林置业有限公司五家规模企业2005年总产值达3.4亿元,占城区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76.5 %,这些企业应当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倾斜,使之做大做强,成为区域龙头企业。其次培育挖掘新型龙头企业。从新邵县的产业基础,所处地理位置和国家宏观经济布局来看,从农产品精加工、生物医药、信息电子行业中去挖掘,将心连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培育;开展深度调研,引进信息电子、生物医药、畜牧产品冷冻分割加工龙头企业。
做强区域性品牌。园区工业必须创造出名牌产品。企业的竞争可以表现为产品品牌、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产品服务等,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产品品牌。要大力开展自主创新,自主设计,培养有自己技术核心竞争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壮大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新邵辰州锑业有限公司、新邵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湖南阳光电化有限公司、广信造纸有限公司大中型企业开展自主知识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上规模、上档次,力争3-5年内创国内、甚至国际知名区域品牌,产品由“新邵制造”变为“新邵创造”。
打造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分类指导。园区工业项目应求“高、精、特、专”。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并在特色产业下游找加工子产品,着力打造有色金属冶炼、箱包、生物医药、印刷机械、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利用现有园区资源,紧紧抓住现有骨干企业在相关企业上下游配套及加工延伸上做文章,所有新办工业企业凡要征地的,全部向园区集中,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范围广的高新技术项目、精加工项目、产业链高端项目和关键项目作为重点引园对象,围绕主导产业,不断拉长延伸产业链条,以点成链带面,促进园区各产业链延伸,最终将园区工业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生产力的核心区,先导区。
构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工业园区按照“自力更生、相对集中,突出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高起点做好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和布局,运用市场机制,市场手段,盘活园区资源,搞好园区经营。加快园区道路、供电、供排水、供气和通信、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投资环境,建特色鲜明、吸纳辐射力强的园区工业。理顺机制,完善体制,强化管理,促进园区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服务,切实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与支撑体系,增强园区投资吸引力,将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外商投资的洼地,产业聚集的平台和经济增长的引擎。

紫樱雨zznn(2015-06-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