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县方言秀

家乡区县: 安阳林州市

林州位于河南最北部,与河北邯郸接壤,是安阳下属的一个县级市。林州与安阳相隔不过一个多小时车程,但其口音却有着天壤之别,彼此用方言交流都难以领会,而且这种口音和正宗的河南方言听起来完全没有类似之处,于是,除了林州人自己,很少有人听得懂这种在北方语系里,按理说应该很好理解的方言。
林州人质朴,说话豪迈,每个字都是气出丹田,生生硬硬,如吵架一般吼出来。听说曾经有一个上面的领导到林州红旗渠参观,对当地的导游说:“你们林县话可不怎么好听啊。”导游姑娘却很自信地回答:“其实林县话最美了,平常生活对话都和唱歌一样,不信您听一段:
--so fa ?
-- do mi fa.
-- So do mi fa?
-- Xi do mi fa。”
领导听得一头雾水,导游姑娘莞尔:“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对话了:
—什么饭?
—大米饭。
—什么大米饭?
—烯大米饭。”
还有一段是80年代林县大喇叭里广播的方言天气预报,有很多版本,常常被林州人拿来逗笑外地人。“今儿个明儿个和后儿个,石板岩阿有点儿疙星,采桑正雾不愣噔,有老爷是晴天阿,木牛老爷是阴天阿,闺女小伙,摒光顾塔俩爱了,该收么的收么的,该嘎活儿快嘎活儿去,恁都听见阿了木牛?”意思是“今、明、后三天,石板岩镇有小雨,采桑镇有雾,有太阳是晴天,没有太阳是阴天,姑娘小伙,不要只顾着谈恋爱了,该收麦子的收麦子,该干活的干活,你们都听见了吧?”这里人管太阳叫老爷,管月亮叫老奶奶,很乡土的叫法。
前几天收到一条用林州话发的短信:夜个儿黑来,树登儿骨最乐约小鹑,呜叫乐一黑来,赫嚷毁我了,前昂起挨,我上树登儿购它勒,么站稳跌了约仰八差,快板死我了!真算淘神.!“大致意思是:“ 昨天夜里,树上有两只麻雀,叫了一晚上,乱死我了。上午起来后,我上树去捉他,没站稳跌了个四脚朝天,快摔死我了!
为什么距离如此近的两地方言差距会如此之大?经过查阅资料,发现原来林州话和河南话竟然不属于同一语系:典型的河南话属于中原官话,而林州话则属于晋语。
“晋语前身应该是汉代扬雄《方言》提到的“赵、魏之西北”方言。晋语的使用人口近5000多万(86年是4600万),其中山西约2000万(不含运城和临汾大部,运城话和临汾话属于关中系统)、内蒙古中西部、河北西部、河南北部各近1000万,陕北有300多万。晋语的最重要特征是有入声,这和北京的官话很不相同,晋语比北京话的语言特点古老很多,有学者戏称之为“北方话中的山里话””。
林州话,放在河南话,或者放在晋语邯新片中都是非常晦涩的,甚至因此林州人受到河南人的嘲笑。
而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位台湾语言爱好者发的帖子:“不久前,在北京开完会,我用闽南语与家人通电话。这时,站在一边的小李突然用他家乡河北永年的方言将我说的一番话复述了一遍,并问我:“像不像你刚才说的话?”我惊异万分。小李又用他家乡方言说了一连串日常用语,并顺手拿起一张报纸念了一段。我更加惊奇了,他所说的话字字句句都是闽南腔!他说,河南省和河北省的部分地方都讲这种方言。” 这位网友经过翻阅古籍、考察,划定了一些市镇,而林州也列其中。
在汉语七大方言分化树形图中可以看出,闽南语属于历史发展的第三层次,闽南语系闽方言的次方言。古中原政局动荡,掳杀四起,尤其是历经两晋末年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宋元之交的兵连祸结,形成了三次大移民潮。中原古风南移,古汉语在福建南部传播。据学者考证,闽南语至今保留了隋代以前的上古汉语的许多特点,例如有15个声母、89个韵母、7个声调以及连续变调现象特别显著,等等,在现今普通话里早已消失了的语言现象,在闽南语中依然可以寻见。
倒过来推,也就是说,林州话的古风同样保存较好。林州之所以能够把古音保存得如此完整也许是由于其地理原因:河南地处平原,林州位于太行山脉上,长期与外界阻隔,语言流通演化缓慢。
圣经上说洪水消落以后,诺亚的子孙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分住在不同的部落。当时天下人操同一口音,讲同一种语言。他们商量修建一座高通天高塔,以便扬名天下,不致分散居住在地上。耶和华便下界,弄乱了人们的语言,让他们语言不通,交际受阻,同心也无法同力;于是通天塔也就半途而废。人们只得按照耶和华的意愿,离开这座城池,分散到世界各地,讲着各自的语言。
现在全国都在推广普通话,全世界都在普及英语,人类文明的通天塔正在一层层加高,那么方言,尤其是如林州方言这样使用人数少、范围窄的方言还有它存在的价值吗?
我认为是有的,方言承载了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和地理变迁,从中可以读出很多有趣的信息,再求同的过程中,存异永远是必要的。
谷初【口袋】
忆怔 【发呆】
还算捏个【还凑合】
谷醉一会儿【蹲一会,目的是休息】
支棱【zhileng】【摇晃,歪斜】
七蒙头【脑子不好使】
死洋【不聪明】
藏老闷儿【抓迷藏】
金刚锤【剪刀石头布】
疙蔫了【枯萎了】
挪克吧咋【那当然了】
拉生儿【花生】
耽故儿【故意】
可么鸡儿【正好】
待见【喜欢】
不挡【可能】
看中【正好】
张些儿【放些】
事摆【麻烦】
搁衣昂【晒衣服的绳子 】
涝吧鸡【生小鸡时的老母鸡】
嘿嚷【吵闹】
或不【不太】
俗种【出洋象】
整那【现在】
割气【争吵,打斗,多指小孩之间】
老样儿【太阳】
擦登儿【火柴】
毛思【厕所】

後知後覺。(2015-06-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