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历史记载,茂名秦朝时分属象郡和南海郡,隋朝时设置茂名县。1959年设立茂名市(属湛江专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由湛江地区分出。茂名现辖茂南区、电白区,并代管高州市、化州市和信宜市。茂名市陆地总面积11459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67平方公里(2009年)。200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16.44万人,其中市辖区126.45万人。茂名“三高农业”蓬勃发展,高州荔枝、香蕉、龙眼等“岭南佳果”驰名中外,在1996年“中华之最”评选活动中,茂名市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茂名市
茂名市
命名为“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2000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高州出席县级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动员会,期间亲手植下“中华红”荔枝树,使高州荔枝更是名扬天下。
茂名市南部临海,迂回的海岸线长约220公里,拥有水东、博贺等多个天然良港。水东港是我国对外开放一类口岸,现已建成多个万吨级成品油码头和杂货、集装箱码头,拥有全国最大的25万吨级单点系泊原油接卸系统,年吞吐能力达到1450万吨。博贺港是全省三大渔港之一,盛产龙虾、对虾、海参、鲈鱼、膏蟹等,全市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一。茂名市是广东省人口较多的地级市,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第3位;也是全省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级市,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水果总产量、油料作物总产量、猪肉总产值在广东省地级市中均排第一位。
茂名市名起源于人名,由人名而至县名,由县名而至市名。
后人为了纪念潘茂名为民灭病除害和用石船救水灾居民的历史功绩,就把他住过的山叫做潘山,把他炼丹所在地叫潘仙坡,把潘仙坡附近一带地方称作茂名。传说镇南大将军冯游后来来到两山间筑城,取潘道士的名字,建了潘州的茂名县。有些史书记载:隋始置茂名县。其实东晋就已置茂名县,后废,南朝梁复置,“隋唐因之”。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潘州为高州,茂名改属高州。明清的茂名县,仍为高州府治。中华民国期间,废高州府,茂名县先后属高雷绥靖处督办、南路行署第七专区所治。中华茂名市
茂名市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茂名县先后属南路、高雷、粤西、湛江专区(行政区)所辖。
茂名市初建时,因未定市名,而暂叫茂名工矿区。当时成立的一些属于市筹建处的直属单位,叫茂名工矿区城建局、茂名工矿区财政局等等。这个市叫什么名称,省委要市筹建处提出意见上报。有人建议,就叫“茂名市”。“茂名”是茂名县的县名,觉得夺去县名不妥,再加上“茂名”是纪念传说中的仙人潘茂名的,有封建色彩。又有人建议叫“公馆市”而公馆又带有庄园气味。还有人建议叫“金塘市”,又嫌其未能概括几个矿区的特点。最后有的领导提出从金塘、羊角、石鼓、低山几个矿区的名称串成一个市名,从“金塘”中取“金”、从“羊角”中取“羊”,以同音取“阳”,叫“金阳市”,意思是在金色的太阳照耀下,创建美丽的城市(后来有条马路叫金阳大道,有的商店叫金阳商店,缘由就是从这里来的)。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建处对这四个市名都分别陈述理由,以正式文件向省委推荐,由省委作决定。省委考虑茂名工矿区在世界上都出了名,再改用别的名称,容易引起错觉,为了连贯性起见,决定叫“茂名市”,将茂名县改为高州县,报国务院批准,1958年8月26日将茂名工矿区正式定名为茂名市。
现在拥有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茂湛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建设中)、云茂高速公路(筹建中)、汕湛高速公路(规划中)
旅游景区
贡园古树
贡园位于根子镇柏桥管理区,总面积约80亩,至今已贡园古树
贡园古树
有二千多年历史了。
贡园是粤西地区现存最古老的荔园,园内古荔丛生,形态各异,这些古树的树龄多有500年以上,主干已部分腐朽,中空成洞,根部萌生新芽,几代同堂,相映成趣,极具观赏价值,是一座名符其实的荔枝博物馆。
据史载,祖籍高凉的唐代宦官高力士贡奉给杨贵妃品尝的荔枝就是采摘于该园。
园内现存古围场、马踏石等文化古迹,园外风掀稻浪,牧笛悠扬,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
红荔似海
中心景区位于根镇元坝管区的根竹岭,岭上红荔似海
红荔似海
有亭,名为观荔亭。亭内镌刻著名家所书的历代名人咏荔佳句。这些书法作品经精工雕琢镶嵌,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登亭纵目,上万亩荔枝尽收眼底,此起彼伏,如海如涛。二月,荔花盛开,春风扑面,是香之海、蜜之海;五月,荔枝成熟,漫山遍野之间,一片绿海红潮,无涯无边,故智“红荔似海”。荔荫间,一座座豪华别致的荔农自建的“荔枝楼”若隐若现,有如绿海星帆。
浮山仙泉
浮山仙泉位于浮山之水波洞,是一处天然构造的巨石裂隙涌泉,泉下成潭,潭水明净透澈、甘洌清甜、四季常盈,夜来明月照于潭中,玉盘映照。夏日沐于潭中,如浴瑶池,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
相传潘仙于浮山参禅悟道时,曾以此泉炼丹,故得名“仙泉”。
双龙戏珠
此乃浮山北侧的双龙溪,两溪皆发源于浮山北侧山腰之双龙洞。两溪迂回曲折,蜿蜒而下,远远望去,如双龙嬉戏。溪水清澈冰凉,泉声悦耳,溅玉飞珠,烟虹雾彩,美不胜收。
灵龟祝寿
此景位于浮山,实为山中之灵龟石,此石形同巨龟,匍伏于山中,石上绿苔潜生,如千年灵龟上之绿毛。灵龟之上有一老榕,气根下垂,长成多株新树,独木成林,盘根错节,牢牢的生长在灵龟之上。相传南海之龟仙游历浮山,为根子之秀丽景色迷恋,不愿离去,化为此石。
冼庙灵光
位于浮山龙须岩下,该庙始建于宋代,距今有800冼庙灵光
冼庙灵光
多年的历史,是高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冼太庙总建筑为400多平方米,奉着冼夫人彩色雕像,栩栩如生。
庙前对联“门对三官官阶亦显,神临两县县境咸安”为清代举人黄雅川所题,在主殿正门上方,有一横匾,上书“浮山慈云”,字形行体,笔画苍劲,与浮山之雄奇险峻溶为一体。
多年来,冼夫人的巾帼英雄形象备受世人景仰,因而浮山冼太庙也吸引了大批来自周边各地的信男善女朝拜,香火鼎盛。
龙须献瑞
此景位于浮山龙须岩。该岩在半山腰处,高达65米,直如斧削,雄奇险峻。在断岩中部的裂缝之中,顽强地生长着一从青草。这丛青草久旱不枯,长雨不萎,四时常绿。传说此草是龙王的须,故曰龙须草。每遇大早之年,只要摇动龙须,便会天降甘露。
潘仙故里
位子浮山潘村后侧。浮山是潘仙之故乡。潘仙俗名潘茂名,晋代人,一生向道,相传于高州之观山参透禅机,得道成仙。现在高州一带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潘仙的传奇故事,过去茂名县和现在的茂名市,就是当年隋帝以潘茂名的名字命名而延用至今。
仙人湖
位于潘仙故址之后侧。湖面宽阔,由四周之山溪相汇而成,湖水清澈。四周林森树密,野趣盎然。湖平如镜,湖边景致倒影湖中,绰绰约约,晰然可观。阴雨天,湖中雾气氤氲,飘渺不散,疑是人间瑶池。
相传潘仙于浮山之时,常浴于此湖,故名仙人湖。
浮山观日
浮山之顶峰最高海拔966米。立于峰顶,极目远眺,西北方,荔林绿浪,荔乡风光尽收眼底;正东面,南海归帆绰约。晨旱旭日东升,霞光万道,彩云飘动,远处海天一色,征帆点点,令人心旷神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