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大力实施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人才支撑工程

家乡区县: 定西安定区

安定区大力实施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人才支撑工程

安定区把实施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人才支撑工程作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重要抓手,开拓创新、精心谋划,有力推进了非公有制经济人才队伍建设。

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政策机制创新,为服务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保障,营造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良好环境。一是精心编制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由区工信局牵头制定了《定西市安定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为培养造就一批门类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非公制经济人才队伍,提供了政策依据。二是积极提供政策服务支持。2013年12月,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意见》,印发了高层次人才认定、项目扶持、财税金融扶持、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入学及“服务绿卡”实施等7个配套办法,有力地促进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引进工作,营造了良好人才工作氛围。三是深入实施人才支撑工程。安定区突出非公有制经济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这一核心,以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党员人才、高技能人才建设为重点,引导各类人才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聚集,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和带动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目前,安定区有非公有制经济人才4971人,占全区人才总量的19.9%,其中经营管理人才788人,专业技术人才1586人,技能人才2597人。

着力加强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安定区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发挥引才主体作用,大力引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一是围绕各类园区引进人才。围绕安定工业园、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现代物流园三大园区引进和聚集各类人才。截止目前,三大园区共引进生物制药、包装加工、化工建材、商贸物流等方面急需紧缺人才89人。二是围绕产业发展引进人才。近年来,安定区通过创办一批中小农业现代化企业,引进一批产业科研带头人,马铃薯、畜草、现代旱作高效农业、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区共有9000余名人才从事四大产业相关工作,有1521人在非公有制经济农业企业工作,其中高层次人才53人(含引进9人)。三是围绕重点领域引进人才。通过抢抓政策机遇,全区项目建设、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商贸物流取得较快较好的发展,全区累计为企业引进各类人才600多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1名,带动了圣大方舟、凯凯公司、螺钉公司等一批非公有制龙头企业发展。

重点突出现有人才培养使用。以非公有制经济现有人才为主体,创新培养模式,加大培养力度,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总量与素质“双提升”。一是加强现有人才使用。安定区在工作实践中,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切实用活用好现有人才,调动现有人才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才能和作用,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使他们倾心尽力奉献才智,促进企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二是加大现有人才教育培训力度。区委组织部及相关主管部门、用人企业创新方式,积极探索行政资源与社会资源联合、区内资源与区外资源联合、企业与高校资源联合的培训方式,强化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素质。2013年,各类企业自主培训各类人才4000余人次,同省行政学院联合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1期,培训经营管理人才30人。三是加强人才开发基地建设。全区已分别在凯凯公司、圣大方舟公司、高强度螺钉公司和富民生态农业公司等4个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建成了马铃薯产业人才开发、企业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党员人才创新创业示范、生态农业人才开发基地,基地建成以来,累计培养马铃薯产业开发人才192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1人,技能型人才326人。

张鹏(2015-06-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