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又名沂水,沂河之源素有三源、四源、五源之说。1988年10月,国家水利部治淮委员会、水沂河
沂河
利部沂沭泗局沂沭河管理处、山东省临沂地区水利局会同沂源县水利局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实地勘察,结论是:沂河有四源,主源 是徐家庄河(流域面积和水量最大)。
四源分别是:
1、发源于徐家庄乡龙子峪村西南小黑山北麓的徐家庄河;
2、发源于大张庄乡老松山北麓的大张庄河;
3、发源于大张庄乡张家旁峪南山的南岩河(又称仁里庄河);
4、发源于大张庄乡狼窝山北麓的高村河(又称田庄河)。
四源相汇田庄水库,即<清史稿>载“经龙洞山而合”,水库以下称沂河。北流过沂源县城后折向南,经沂水、沂南、临沂、蒙阴、平邑、郯城等县、市,至江苏省邳县吴楼村入新沂河,抵燕尾港入黄海,全长574公里,流域面积1.16万平方公里。在临沂以上主要为山丘区,水土流失严重。支流多由西侧汇入,主要支流有汶河、蒙河、柳青河、祊河、涑河等,呈不对称树枝状,属山水性河道,水流急,洪峰高,暴涨暴落。临沂以下,进入平原,河道宽浅,主要靠筑堤排洪。年径流量为35.1亿立方米,河床最宽处1540米。
沂河是淮河流域泗沂沭水系中的较大河流。为古淮河支流泗水的支流。明、清之间(1368~1911)曾于临沂县南沂河两岸设江风口和芦口坝两引水口引水,以接济中运河航运。1949年前,因山丘区洪水无控制,下游地区因入泗入淮尾闾遭黄河侵泗夺淮淤废,便成为泗、沂、沭河下游洪水走廊,水旱灾害严重。1949年起,山东、江苏两省先后修建导沭整沂和导沂整沭工程,开辟新沭河、新沂河、分沂入沭水道和邳苍分洪道,解决中下游排洪出路;对老沂河下段及有关排涝河道进行了初步整治;上游开展水土保持,陆续建设了田庄、跋山、岸堤、唐村、许家崖和昌里等大、中、小型水库数百座,拦洪蓄水,发展灌溉及水产养殖。分沂入沭水道从临沂县南沂河东岸彭道口起,往东至沭河西岸临沭县大官庄,长20.2公里,底宽200~210米,设计与校核泄洪流量各为4000与5000立方米/秒,经新沭河于江苏省临洪口入黄海;邳苍分道洪则自沂河西岸江风口至中运河东岸江苏省邳县的滩上村,设计泄洪流量3000立方米/秒,经中运河、骆马湖入新沂河下泄。通过初步治理,使两岸66万多公顷农田消减了水旱灾害,部分地区建成商品粮基地。
沂河是临沂的母亲河,从沂蒙山区纵贯临沂南部平原,河水环山绕崮,款款南行,两岸芳草鲜美,绿树成茵,呈现出碧水青山,天光云影,林果葱郁,稻花飘香的旖旎风光。在旧中国,水深流急,帆船可达沂源南麻,但也时常给人民带来灾害,有“开了江风口,水漫兰山走,淹了临郊苍,捎带南邳州”的歌谣。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沂河的治理,在其干支流上游修建了跋山、岸堤、唐村、许家崖等十几座大中型水库,在其下游加固堤防,建分洪闸,在基本控制水患的同时,兼收养鱼、发电、灌溉之利。1997年,又在临沂城东建起世界最长的小埠东橡胶拦河坝,形成了1.2万亩的水面,使沂河变得更为妩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