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乡的骄傲

家乡区县: 安徽省金寨县


林维先(1912—1985),又名林新,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林维先 1912年出生在 金寨 县丁家埠镇。1929年参加红军,1932年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1934年4月任中共 皖西 北道委领导的红八十二师师长,率部配合主力红军开展反“围剿”斗争,恢复和保卫苏区。同年冬“肃反”时被诬为“第三党”,撤销师长职务,开除党籍。审查时全师指战员冒死作保, 方免于死,充当挑夫。此不白之冤丝毫未动摇其革命信念,不久出任 红二十八军 二营营长。7月初,随军政委高敬亭、师政委 方永乐 率部队由舒城芦镇关来到 桐城龙眠山 ,这是 林维 先首次来到 桐城 。8月31日,在 唐家湾 全歼伪 桐城县 保安大队二百七十余人,击毙保安队付金恒先、巡察队长马骏均;部队在唐家湾吃午饭后,继续往青草塥行进,当行进至纸棚时,与伪桐城县常备大队遭遇, 林维先 所率的二营将其歼灭。9月, 林维先 率部在 妙道山 阻击敌三十二师九十五旅,掩护主力转移,连续打退敌人数次进攻,胜利完成掩护任务。
1935年9月13日, 红二十八军 经过 长岭岗 翻越 妙道山 时,因山势陡峭,唯有一条小道蜿蜒而上,徒步行走都很困难,而红军战士还抬着病重的军政委高敬亭,前进速度更加缓慢。敌九十五旅尾追不舍,当时已追到山下,情况万分危急。
林维先 时任二四四团二营营长,他受命率第六连掩护主力向茅山方向转移。妙道山坳口石多树少,难以设伏, 林维先 率部居高临下,多次打退敌人数次猖狂进攻,主力安全转移了,但第六连的退路却被迂回上来的敌军切断,双方短兵相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 林维先 令第六连连长带两个排迅速突出重围,自己与副连长邓小东带一个战士都未受伤,后在群众帮助下,回到部队。
1936年3月,红二十八军在在 太湖县 柴家山召开会议,决定采取“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方针,以营为单位深入到 平原 地区开展游击战争。4月20日,时任第一营营长的 林维先 ,主动配合鄂东北独立团,在礼山县老山寨消灭敌一O二师一个营,并吸收70多名被俘士兵参加红军。当晚,一营在 大悟山 宿营时被敌一O二师包围。在东阳岗据点, 林维先 率部以训话为名,将保安团一个连全部缴械。5月底到10月中旬,一营三次越过平汉铁路,独立活动,先后拔掉 信阳县 平林团防局和 刘家河 据点,捣毁信阳县蔡家河和 安陆县 赵家棚敌区公所,攻克信阳县猪槽岗和 京山县 仁和 集、谢家寨、大山头、 马家河 以及随县洛阳店、 贯庄 、 柳林 等反动围寨。9月6日,还在 浠水县 刘家坳歼灭湖北省保安第七团一个营另加一个排。
林维先 就是这样率领一个营穿梭于敌人缝隙之间,调动了大批敌人出山,在运动中打了很多漂亮仗,还活捉了从 武汉 运给养进 大别山 的敌十一路军秘书长,缴获了大批银元和军用物资。三年游击战争中,在 红二十八军 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转战鄂豫皖边区,牵制10多万敌人,粉碎敌人的反复“清巢”。身为红二十八军指挥员之一的林维先,出生入死,8次负伤, 毛泽东 曾称赞他为“游击专家”。
抗日战争 爆发后, 红二十八军 与豫南游击队合编为 新四军第四支队 ,高敬亭任支队司令、 林维先 任参谋长。新四军四支队是1938年3月上旬东进皖中的,全支队辖三个团,一个手枪团。首战蒋家 河口 炸毁日军汽艇,打死鬼子10多人,缴枪11支;接着在椿树岗、棋盘岭等处设伏,炸毁日伪军60多辆运输汽车,毙伤日伪军400多人,缴枪200多支,大振了新四军军威。率部队的八团二营、七团三营以及特务营,于1938年5月至11月间,在合安公路 桐城 段的大小关、范家岗、棋盘岭等处多次伏击侵华日军,歼灭数百人,炸毁敌军军车50多辆,并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凯歌高奏,日寇丧胆。
1940年6月, 林维先 调任新四军三支队参谋长。7月,建立三支队挺进团, 林维先 兼任团长。挺进团建立后,首先拔除了无为老牛埠和 桐城 东乡 孙家畈两个日伪据点,并以桐东水圩抗日根据地为依托,相机与日伪作战。其间, 林维先 亲率挺进团一大队到桐南破罡地区活动,攻打了土顽陶洪根大队,歼其一部。到9月间,在中共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的密切配合下, 林维先 率领的挺进团经过十多次战斗,扫清了桐东 三官山 外围的土顽据点,初步形成了以三官山为中心桐城、 庐江 、无为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 林维先 任新四军第七师挺进团团长。3月中旬, 林维先 率挺进团进入 大别山 区,在 桐城 、 潜山 、 怀宁 、舒城、 霍山 、岳西等地开展革命斗争。7月间,挺进团在桐西建立了以蒋潭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发展抗日武装,该地区原国民党 桐城县 联防大队大队长叶树槐和县常备队中队长 张振中 所领导的两支队伍,就是在挺进团的统战工作争取下起义,改编成新四军游击队。
1942年春,挺进团与桐怀潜独立团合编为新四军第七师五十八团, 林维先 调任第七师副参谋长。1942年2月, 林维先 任新四军第七师沿江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该支队辖独立、桐东、桐西、 白湖 、舒庐五个大队和直属特务连,并指挥巢南大队。与此同时,成立了中共沿江地委, 林维先 任书记。沿江地委辖白湖中心 县委 、沿江中心县委和桐怀潜中心县委。
1943年春,中共华中局为了保卫皖中根据地,在沿江地区组建了沿江支队,下辖6个大队(营)和一个直属特务连, 林维先 任支队司令。同时成立了中共沿江地委, 林维先 兼书记,下辖三个中心县委,担当起保卫新四军七师机关和 皖江 区党委的安全,坚持和巩固沿江根据地,开辟江南的 贵池 、东流等根据地和接通与 中原 新四军五师联系的任务。1943年下半年,沿江支队由原来六个大队扩大为三个团,战斗力大大加强。但国民党反共高潮愈演愈烈, 皖江 地区顽军一七一师、一七六师、一四四师、五十二师、新七师等代替了日军的 势力范围 ,公开向抗日根据地进攻,仅11月份,就发动进攻12次之多。
1945年夏,沿江支队改编为新四军七师十九旅, 林维先 任旅长,直至抗战胜利。解放战争初期,任华东军区七纵队副司令员,转战 苏鲁 ,参加宿北、 鲁南 、 莱芜 等战役。民国37年秋,任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司令员,在鲁中南的广大地区开展支前工作。两个月内,动员8万多农民参军,筹集1万多辆骡马大车和数百万公斤粮食,支援前线。1949年上海解放,任淞沪警备区副司令员,分管内部保卫工作。
上海解放初期的斗争形势非常复杂,反革命活动极为猖狂,仅1949年8月份一个月中,匪特活动就达161起。因此,当时淞沪警备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反特。1950年4月27日午夜至次次日5时,共捕获敌特分子、反革命分子8826人,占预计捕数的90%,这次大搜捕行动迅速,成绩显著,很多罪大恶极、有多处别墅的反革命分子都被捉拿归案。人民解放军刚进入上海时,反动派曾预言,上海是个大染缸,解放军红着进去,黑着出来。为此,警备区党委专门召开会议,作出防骄、防腐的决议。

小七小七(2014-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