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泉镇位于河北蔚县境内西部,东经114026′,北纬39048′,向西3公里即是河北与山西的省界线。全镇16个行政村,166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42人,镇域面积57.3平方公里。镇区内8个行政村,10411人,居民区1.3平方公里。
暖泉镇交通便利,东距蔚县城10.4公里,西距山西广灵县城15公里,北距下广线二级公路4公里。通讯便捷,现有固定电话用户2370户,移动通讯塔4座,信号覆盖率100%。文教卫生完善,现有中学1所,教师102人,学生860人;完全小学5所,教师133人,学生1406人;中心卫生院1处,门诊3处,卫生所17处,医疗卫生人员53人。现有乡镇企业263个,其中个体工商户201户,营业收入总额12905万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2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暖泉镇节日社火丰富多彩,风味小吃独具特色,糊糊面、粉坨、豆腐干、辣椒油、糖大饼等远近闻名。
暖泉镇自然条件较好。地跨丘陵、河川,北高南低,平均海拔940米,土壤以栗钙土为主,河滩布有草甸土和水稻土,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亚干旱区,年降水量390.9毫米,平均气温6.50C,七月平均气温22.00C,一月平均气温-12.20C,年均有效积温29670C。年均日照时数2921.1小时,无霜期131天。全镇耕地面积2285公顷。农作物以玉米、谷黍、水稻、烟叶、蔬菜为主,已形成“北林中粮南烟菜”的种植格局。
暖泉古镇历史悠久。由壶流河谷地发现的旧石器和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等考古资料可以推溯,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在暖泉一带定居生活。有史料记载,古镇在尧、舜时期属冀州,商周时属代国,战国时期为赵、秦等国角逐之地。秦、汉、三国、两晋时,均属代郡,暖泉属平舒县治,镇西现存高大的封土汉墓群,便埋葬着当年的官僚显宦。唐宋时期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争夺之地。元朝建镇,明清时发展为“三堡、六巷、十八庄”,从此暖泉成为蔚县西部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1958年成立暖泉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镇建制至今。
暖泉水资源丰富,水文化独特。暖泉水之源有两处,一为镇中心的逢源池水,储水量1536米3,流量为0.089米3/秒,一为华严寺前佛镜之水,储水量为742米3,流量为0.028米3/秒。两处泉水一年四季水温均为160C,寒冬腊月水面积气如蒸。《蔚州志·渠道图》中记载:“出城西三十里暖泉堡中,泉之源以石瓮分东西流”,又说“其水澄清如鉴,三冬不冻,故云。”“暖泉”之名正源于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