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乡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62.60亿元增长到124.82亿元,年均增长9.7%。县级财政总收入由
安乡县风光
安乡县风光(20张)
1.87亿元增长到3.34亿元,年均增长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2.06亿元增长到35.41亿元,年均增长24.0%。三次产业结构由37.5:22.7:39.8调整为23.7:25.8:50.5。[10]
2013年,安乡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9.57亿元(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2.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74亿元、32.30亿元和67.53亿元,分别增长0.5%、-1.7%和5.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68亿元、县级财政总收入3.43亿元,分别增长12.1%、2.8%;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34元,分别增长10.5%、12.8%。[11]
农业
安乡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稻谷、棉花、鲜鱼、油 菜、柑桔、芦苇等,素有“鱼米之乡”美称。耕地67万亩
安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
安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
,其中水田46万亩。主要农产品为粮、棉、油、鱼。1977年,安乡被国家确定为洞庭湖区商品鱼生产基地肥,1997年全县鲜鱼出水量达到64万担;1982年,安乡被定为全国第一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从1950年到1997年48年间,安乡共生产粮食221亿斤,交售商品粮68亿斤,人平交粮居湖南全省第一;1983年,安乡被定为全国商品棉生产基地县,1993年,首次跻身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1997年产棉55.5万担。1995年,被定为全国商品油生产基地县,1997年油菜籽产量达116万担。棉花、油料、淡水鱼产量均继续保持全国百强县地位。[1]
2013年,安乡县粮食、油菜、水产品产量达32.5万吨、9.02万吨和8.9万吨,分别增长3.8%、50.3%和9.2%。建成水产、甲鱼、棉油、果蔬4个产业园。实施“水产生态养殖年”,成功创建“珊湖牌”甲鱼商标和珊珀湖草鱼、珊珀湖黑鲫、珊珀湖花鲢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各乡镇生态种养殖示范点初步建立。新增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11]
工业
1996年安乡县实现总产值24.7亿元,利润2.3亿元。[1]
2013年,安乡县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0.35亿元,下降12.5%,同比回升5.5个百分点。探索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启动鲸港园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业发展重心逐步向河西转移。深入开展“重温乡情、寻求发展”主题活动,引进内资20.4亿元,增长16.1%;外资到位3277万美元,增长25.2%。[11]
贸易
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3亿元,增长12.0%。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2.11亿元,增长16.6%;贷款余额31.86亿元,增长13.5%。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