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居的传承与变异

家乡区县: 汕头市金平区

在漫漫潮汕历史长河中,潮汕民居受到经济条件、政治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习俗乃至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而在历史上潮汕民居的变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由于潮汕汉人大多是从中原经福建南迁而来的。 潮汕明清时期的建筑,多受苏杭园林的影响,常以庭院式建筑为主,如澄海樟林的西塘等。这与明清时期海运业的发达而潮汕对外贸易渠道主要是苏杭一带有关。

其次,到了清末民初,随着海运的开禁,华侨华人的增多,以及汕头的开埠,一些开风气之先的富商巨贾,也逐渐把西洋的建筑技法和材料带到潮汕地区,形成了一些中西合璧的建筑,最典型的莫如澄海的陈慈黉故居了。

最后是民国时期,即上世纪30年代,汕头埠的商业中心是以小公园为中心的四永一升平。小公园是汕头开埠后的商业发祥地,聚集了多数那个时代的潮汕特色建筑。

在整个潮汕民居的发展过程中,潮汕民居形成汲取了各方面的营养,既有中国古代优秀的艺术结晶,也有西方现代建筑的精华。这一点也正体现了潮汕文化开放的一面,但同时潮汕民居发展至今所形成的固定模式对潮汕民居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阻碍。大片建筑规模和风格都一样的“四点金”让追求个性的现代人感到厌倦。而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建设的水泥砖洋房,也由于缺乏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凸显了许多的不足。所以,聪明的潮汕人将潮汕民居的传统装饰风格与现代的洋房有机会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风格的现代化楼房。这也更好地促进了新时期的潮汕民居的发展。虽然这种中外结合的方式从诞生至今都具有极大的争议,但是无论如何这也是潮汕人民对传统民居眷恋所表达的一种方式。

潮汕民居的传承与发展,为保护潮汕艺术精品寻找到更好的天地。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应用,潮汕民居本身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现代的磁砖和大理石等在潮汕民居中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潮汕民居的艺术风格,使得原来守旧落俗的潮汕民居又焕发了新的风采。

VIS林欣(2015-06-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