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平泉之名人英烈(二)

家乡区县: 承德市平泉县

德才俱备 以文为趣——任继风

任继风(1862—1933),字皡亭,党坝镇山子后人。幼年家境贫寒,父病故后,由祖父抚育。稍长,在祖父执教的塾馆读书。后从师攻读学业,文才大进,深受业师青睐。在业师劝说下,师生同入考场,结果同中秀才。他的文章尤为优异,被平泉州选拔为贡生,送北京国子监深造。

任继风一生光明正直,教书育人,治学严谨,先后在承德文庙塾馆、胡家专馆任塾师。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出任平泉州劝学所所长。任职期间对全州教育情况深入调查,筹款兴学,并将山子后河西相庄头的土地抽出作为校田。

中华民国建立后,被推选为省参议员,曾在热河师范学校、热河女子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27年12月,平泉县设修志局,任总纂。1929年,任平泉农林会会长。

任继风擅长书画,真、草、隶、篆、板桥体,皆有很深造诣,时同张庸安、王意洲、胡子襄并称书画四才子,墨迹流传甚广。他的板桥体圆润纯厚,独具风格,源于板桥,又别于板桥,人送绰号“二板桥”。一生以诗、词、歌、赋为趣,遗作《热河十大景》流传至今。

清代廉吏 兴利除弊——觉罗嵩阿礼

觉罗嵩阿礼,生卒年不详。满洲正蓝旗人。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任八沟直隶厅理事同知,四十三年(1778年)出任承德府平泉州知州。赴任时不携眷属、幕僚,只有仆从二人。到任后常对衙吏说:“为官一任,首要的一条应该从一己之身做起,清正廉洁,为百姓多兴利事,革除弊端,造福一方黎民。”任上,经常下乡,体察民情,抚恤贫弱。每次巡视,不住大户,不设公馆,不赴宴席,自带饵饼充饥,全州吏属无不效仿。该地州署及吏役所需柴草、木炭之类,历来由各乡百姓无偿供给,按期送到官署。觉罗嵩阿礼到任后,立即废除了这一陈规陋习,要求州署所用物品,都按市价公平购买,百姓奔走相告,深念其恩泽。清帝木兰秋狩(打猎),是承德府的一件大事,按照惯例府属各州县都要给百姓增加税额,作为皇帝秋狩时进贡、迎请的费用。觉罗嵩阿礼认为,作为地方长官,奉朝廷公文条例,按律征收赋税,是应尽的职责,但是,如果一味地分派款额增加征敛,百姓将不堪负担,便断然地取消了这一做法。

觉罗嵩阿礼生活俭朴,洁身自律,断案公明,爱民恤民,深受民众拥戴。任满离去时,全州吏属和百姓不顾隆冬寒冷,沿途为他送行,“攀辕卧辙者,直达凤凰岭外”,数十里地,百姓焚香祷告,含泪跪拜祈求保佑其平安。皇帝听说后也深受感动,封其为光禄大夫、文渊阁大学士。

富强(2014-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