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陈少白

家乡区县: 广州市荔湾区

陈少白(1869-1934),幼名闻韶,号夔石,笔名黄溪、天羽、无咎,广东新会县外海乡(今属江门市)人。

六岁起在家读经书。稍长,常读三叔陈梦南带回来的西学翻译新书,接受西方民主思想。光绪十四年(1888)入广州格致书院读书。擅长文学,能歌赋,善诗画,在校内有“才子”之称。光绪十五年在广州受洗礼入基督教,经区凤墀介绍,结识孙中山。翌年1月,由孙中山推荐入香港丽雅英文医学书院。二人从此成为挚友,后与孙中山、尤烈、杨鹤龄一起共商革命大计,自称为反清“四大寇”。光绪十八年辍学追随孙中山,先后到香港、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和开设药局。光绪十九年春,孙中山在广州西关冼基开设东西药局,陈少白帮助料理店务。翌年,孙中山奔走革命无暇顾及医务,陈负责处理股本,结束药局。光绪二十一年参与在香港创设兴中会总部,研究攻取广州计划。广州起义失败后辗转英、日、新加坡、越南和港、澳、台地区宣传革命,筹措经费,全力辅助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光绪二十五年奉孙中山之命到香港筹资创办《中国日报》,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创刊,任报社首任社长和总编辑。该社成为策划起义的大本营。光绪二十六年惠州起义失败后,对走避香港的义士给予安置。光绪二十九年在《中国日报》并入文裕堂印务公司后,任公司经理,仍负责报务。与此同时曾与程子仪、李纪堂等创办天演公司,开办彩南歌戏班,排演《文天祥殉国》、《六国朝宗》、《儿女英雄》等新戏,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光绪三十一年香港兴中会改组为同盟会,被选为分会会长,支持并组织粤路股东成立维护路权会。光绪三十二年辞去《中国日报》社长之职。光绪三十四年,帮助广州西关的振天声剧社赴南洋演出爱国剧目,受到侨胞的欢迎。

辛亥革命后广东独立,任广东都督府外交司长,数月后辞职,首先提出由华人自组航运公司。粤航公司成立,被推举为总司理,购买法商公司哈德安、播宝两轮,航行于广州、香港间,在收回外国人租赁的西堤联兴码头泊靠轮船。1919年粤航公司停办,陈把公司的船只卖给英国,返还本息。出资购下联兴码头,并在码头旁(今沿江西路)建一楼宇,取名为“塔影楼”,作为事务所及家居。

1921年5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时,受聘为总统顾问,协助孙中山督师北伐。1922年因陈炯明叛变辞职回故里,从此专心家乡建设,在新会外海乡曾任民团保甲局长,乡事委员会主席、新会第四区区长兼外海乡乡长等职,热心整理乡政,禁烟禁赌,兴修公路,筹办中小学等,有暇并撰文吟诗。1930年被任命为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晚年著有《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等。后为谢绝陈济棠邀请重返政坛而常避居北平(今北京市)。

1934年12月21日病逝于北平,国民政府下令为其国葬,现葬于家乡外海乡茶庵后的五马归槽山。

烟味(2015-06-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