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襄阳”重新安顿“文化乡愁”

家乡区县: 湖北省襄城区

编者按5月5日出版的《半月谈内部版》在《改革前沿》栏目刊发新闻稿件,报道我市深入实施“文化襄阳”发展战略,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的做法。现予全文转载。  近两年来,湖北省襄阳市深入实施“文化襄阳”发展战略,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新的理念像一把刻刀,正从“千城一面”中雕琢出襄阳的独特个性,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所积淀的“乡愁'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sSearch'>文化乡愁”开始重放异彩。

2014年8月,国内首部大型实景影像话剧《草庐·诸葛亮》落户襄阳。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中,山水实景、现代多媒体影像技术和先锋话剧交叉融合,讲述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对女人和对小他856岁的苏轼的不同态度。

为讲好这个“襄阳故事”,当地通过引资,在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风景区建起了国内最大的草庐形态剧场,它的特色之处是中央舞台建于水面之上,直径80米,升降之后可形成流水行舟的动感场面;北面的3组大草庐也可以根据需要左右滑动;此外还配有先进的声光电技术,舞台总投资达到2.2亿元。

有着2800多年建城史的襄阳,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一部《三国演义》有31回发生在襄阳,诸葛亮隆中对家喻户晓;历史上歌咏襄阳的诗篇达25000多首;有着“魏晋风流”气质的晋代襄阳太守山简因好醉酒,成为众多文人学士笔下的著名人物;

李白《赠孟浩然》中“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更是道出那个时代文人的“襄阳情怀”……

遗憾的是,在“千城一面”的洪流中,襄阳似乎无可避免地湮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襄阳有着“文化缘分”的苏州。唐代诗人张继是襄阳人,他所作的《枫桥夜泊》让苏州寒山寺名满天下;200多年后,苏州人范仲淹也为襄阳留下诗篇《寄题岘山羊公祠堂》,其中写道“山姿列云端,江声拂天籁。行乐何逍遥,览古忽感慨”。如今,两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却相差悬殊:2014年,苏州旅游总收入近1700亿元,接待国内游客过亿人(次),而襄阳的旅游总收入仅221亿元,游客量3357万人(次)。

“襄阳困境”是国内许多历史文化城市的共同遭遇。有故事的城市该如何彰显个性?2013年,襄阳提出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设计和建设之中。

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说:“襄阳要从内陆城市中脱颖而出,彰显魅力,最可依靠的还是将文化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只有走文化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道路,才能体现城市的差异化和吸引力,从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目前,无论是旧城区改造,还是新城区建设,或是新景区的建设和老景区的扩建,无不烙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迹,讲好“襄阳故事”已成为当地发展路径的自觉选择。襄阳市规划局副局长陈建斌说:“过去文化往往是个工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我们要把文化做成品牌,把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价值追求。”

文化如何融入城市建设?襄阳的办法是:聘请文化参谋。现在小到一条城市道路应该修成什么样,大到城市顶层规划如何体现文化品位,都能见到文化专家的身影。

2014年,襄阳广播电视大学教授陈新剑和其他10多位专家一起被特邀为襄樊大道的文化参谋。人行道上铺什么?他们说铺有关当地民俗和文化的地雕。马路沿线遗留的改革开放前的标语要不要清除?他们说留着,因为代表了一段历史记忆。阳春门公园的门楼影响道路宽度,拆不拆?他们说不拆,门楼与公园是一个文化整体。“诸如此类,城建指挥部都从善如流。”陈新剑说,“过去,襄阳有不少承载着历史的古城墙、古建筑和码头等,往往是文物保护部门张贴的告示还没干,就被推土机推掉了。现在我们真心为历史文化被重视而感动。”

据介绍,襄樊大道全长8公里,是当地最有文化气息的交通干道。除了地雕之外,沿途还有十景,包括白居易故园、孟浩然·春晓等,市民和游客在漫步中就能随处体验缤纷的历史文化光景。

在襄阳文化之山岘山脚下,一座古墓的命运也因文化参谋而改变。2014年,为了将山下的大片荒地建成市民休闲娱乐的文化广场,文物部门对地下的一座明代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挖完之后怎么办?过去的惯例是回填处理,但在文化参谋的建议下,指挥部专门召开了展示性保护设计及施工方案评审会,这座古墓因此得以保存。文化参谋认为,墓门上刻有“安乐窝”字样,实属罕见;而且墓主人身份特殊,是明朝末代襄王(万历皇帝的弟弟朱翊铭)王府的“门正”(相当于保卫处长),因此,这个墓应该成为“文化襄阳”的一个新景点。

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千万感慨万分:“挖了上千座古墓,发掘后基本上都回填了,这是襄阳第一次就地进行展出性保护。”

三千里汉江,精要在襄阳。站在有“汉江第一岛”之称的鱼梁洲头放眼望去:宽阔的汉江斜对面是岘山和汉江流域唯一仍保存完整的古城池,岛后是充满现代文化气息的东津新城,上游是当年“南船北马”的繁华之地樊城,下游则是孟浩然“幽人自来去”的隐居之地鹿门山。唯独鱼梁洲还一片荒凉。

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襄阳提出“二次创业”战略,强调做好以襄阳古城、三国文化和汉水文化为代表的“一城两文化”品牌,鱼梁洲则被规划为汉水文化旅游展示区。此前,这片处女地被很多企业看中,想投资建厂,但都被当地婉拒,宁荒勿建只是为了等待文化为其点睛。

王君正认为,“二次创业”一定要坚持以自然为基础、以特色为根本、以文化为灵魂、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把“远”的文化变为“近”的实景,把“死”的文化变为“活”的产业,把“静”的文化变为“动”的体验。

今年3月,香港卫视集团与襄阳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计划投资113亿元,用8年时间,在鱼梁洲打造航母级文化旅游项目,其中立汉水女神像、建汉水文化广场等将是第一步。

汉水女神是中国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江河女神,也是汉江最富魅力的文化符号之一。“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诗经·汉广》的描述被认为是汉水女神的最早形象,而发生在襄阳的“交甫解佩”、“神女弄珠”等典故,因涉及人神之爱,更是激起古人对她的浪漫向往,历代为此留下了众多文学篇章,成为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乡愁”。

香港卫视集团副总裁王复龄说:“汉水女神是一个标志性建筑,今后提到鱼梁洲,提到汉水文化,人们首先会想到她。”

目前,除这个即将启动的汉水文化旅游项目外,包括隆中文化园、岘山文化旅游区、襄阳文化产业园、中国最早私家园林“习家池”等一大批相关项目已全面铺开。襄阳市旅游局局长陶德慧说:“随着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古襄阳的现代新演绎将会越来越散发出历史人文的无限魅力。”

Jessica-Z(2015-06-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