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汉川人必读的历史(4)

家乡区县: 孝感市汉川市

本县输出商品以棉花、豆,麦、食油、蚕丝、陶器为主,输入商品京(匹头)广(百货)杂(副食)货为最多,而其中粮食,棉花交易为大宗。县内集镇各依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形成三大中心。马口为县境东南部物产集散中心,位于汉水南岸,北距县城十五里,东与汉阳官桥渡接壤,距省城九十里,北倚汉水,南临白石湖。依托渡口和周边丰富的油料棉花资源,榨油业盛极一时,全镇榨坊最多时为二十一家,另有大花行十余家。而县城则是襄北粮食集散中心,有粮行十余家,日成交量在十吨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境内十年九水,粮食需从外地输入,同时随着榨油的兴起,油脂原料的需求量较大。一八九0年,武昌设立官丝局后,田二河即有客商来镇设庄,收购蚕茧、蚕丝,至一八九八年逐渐成为县境西部蚕茧、蚕丝、棉花的贸易中心,全镇一百九十家商户中,丝花行业占百分之五十。
商业如此,那么工业如何叱?全部为手工业。纺织业乃是摇纺车、木布机所织的“土布”、“土纱”,尚无机器纺织。人们依靠人力和畜力用石碓、石碾、石磨、砻子加工大米和面粉,用响榨、龙榨加工油料。陶瓷业则分布在系马口,鼎盛时有龙窑三十六条,生产坛、壶、钵、罐、缸、盆、烘炉等日用陶瓷。所谓机械工业乃是县内各地铁铺打制镰、锄、铁楸等农具,另有南河渡翁家湾以翻砂为业铸造掼头、擗耳。建材业可考者只是光绪二十年,全县有两千砖瓦从业者。县内无造纸作坊,纸张需从外地输入,印制书籍采用木刻印刷。至于现代交通运输方面,光绪二十年春方有汉口春和轮船公司开办的汉口——仙桃航线之客轮途经并停靠县城、系马口、杨池口、分水嘴等港口。教育施行学校与科举相辅而行的制度,设县学、书院、私塾。县学招收廪膳生、增膳生各二十各,而当日学规却是:对“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否则“以违制论,黜革治罪”;甑山书院学生分为准备参加乡试的生员和未入学的童生两类。私塾则分为家塾、朋学、义塾、族馆四类,以蒙馆为主。新式教育方面虽有两年前湖广总督张公选派刘邦骥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而新式学堂的普及还有待两年之后朝廷颁发上谕推行“新政”,以及七年之后的废科举兴学堂之举。全县教育经费仅为学田两百一十五亩之租课,学款十八万六千串之利息和地丁契中附加的学堂捐。尽管如此,十三年后的在校生人数也只有区区一千五百余人。
光绪廿四年,汉川知县傅光弼感受时运不济,所幸大水之后并无瘟疫流行,久旱之后也并未爆发蝗灾,而社会救济多由民间慈善团体承担,他无力再多操心,也懒得操心,何况四书五经中并未教人如何治水赈灾。同治年间县城设有养老院、积善堂、树德善堂。养济院主要收容孤寡老人,积善堂则为贫苦民众施药送诊和施送板棺,每年腊月为揭不开锅的赤贫户发给一点救济粮。与此同时民间正流传着一首叫做《荒年歌》的民谣:"荒年歌,唱开口,十人听了九人愁;天灾水患连年有,受苦受难难出头。甲戌年旱裂土,秋田干得谷不收;磨破屁股车破手,一年辛苦付水流,钱粮国课逼得紧,地主上门催租佃;蓖子蓖了梳子梳,刀刮水洗光骨头。旱灾磨得人半死,乙亥年淹水更添愁;钟祥倒了狮子口,劈头淹了古城楼;大小湾子人烟稠,一夜冲得光光溜。田地屋宇被冲毁,箱子柜子随水流;家神祖宗翻跟斗,庙里菩萨打鼓泅;鸦雀老鸦满天叫,毒蛇出洞树上鳅;水里死尸手拉手,鱼占鸟巢逐人肉。这次大水淹的广,黄陂一直到安陆;襄河南北无干土,上到沙湖沔阳州;荒年歌,唱破喉,唱得长江水倒流;这是百姓遭劫数,子子孙孙记心头。"

刘林波(2015-06-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