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谊,字希贾,襄邑人,幼年独自好学。曾潜诣洛阳龙门书院,刻志励学。后唐长兴年间(930~933年)中进士。后晋时,累官中书舍人,因张才识渊博,端明殿学士和凝把他推荐给宰相桑维翰,拜左拾遗,在集贤院修书撰文,经常论及国家大事。
郭贽,字仲仪,宋初襄邑人。太祖乾德(963~967年)中,进士及第(状元)。太宗太平兴国(976~984年)中,为著作佐郎、右赞善大夫,兼太子侍讲(太子的老师)。太宗去东宫,出《戒子篇》,命郭贽注解,并令其为诸王子讲说。曾两次主持贡举,累官至参知政事。曹彬为弭德超诬陷,郭贽替曹彬辩冤,曹彬得免。郭贽敢于直谏,曾表示:“我受皇上非常之恩,誓以愚直报答皇上。”太宗问:“愚直有什么好处?”郭贽答:“犹胜奸邪。”真宗继位,拜刑部侍郎,进吏部、秘书监,真宗称之为“纯厚长者”。拜工部尚书。随真宗泰山封禅后,升礼部尚书,78岁去世。真宗因郭贽曾作过他的老师,特亲临灵室哭祭,赠左仆射,谥“文懿”。著有诗文集三十卷。
张去华,字信臣,张谊之子,襄邑人。幼时励志苦读,善于文辞。周世宗平淮南时,去华才18岁,慨然叹曰:“战事还没有结束,老百姓还没有安定,这时用兵打仗,不是治国的长久之计。”于是著《南征赋》、《治民论》献给皇上。下诏面试,授御史台主簿,弃官归家。宋建隆初年,游京师,中进士第一(状元),拜秘书郎。劝朝廷收取桂州。官至工部侍郎。去华姿容美貌,宽和有涵容,尚气节,善谈论。曾经进献《无元论》,提出让农民休养生息,宋真宗非常赞赏,让他书写龙图阁四壁。著有文集十五卷。
张师德,字尚贤,张去华第十子,最受父亲器重。宋真宗到汾阴祭祀,师德献《汾阴大礼颂》,这一年,以进士第一名状元及第,官集贤馆校理。每逢朝政有大事,向外派遣使者,皇上就说:“张师德可以胜任。”契丹、高丽的使者来朝见,也多由张师德主持接待。累官左谏议大夫。著有文集十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