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高祖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在其鼎盛时的公元7世纪,一度建立了南至罗伏州、北括玄阙州、西及安息州、东临哥勿州的辽阔疆域。在690年,67岁的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还都长安。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力达到极盛,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灭亡。唐共历经21位皇帝(若含武则天),共289年。唐朝在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唐朝接纳各个民族与宗教,成为了开放的国际文化。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均有辉煌的成就。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
中文名称 唐朝
外文名称 Tang Dynasty
简称 唐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长安、洛阳
主要城市 扬州,成都,洛阳,泉州等
选举制度 科举制
国家领袖 李渊,李世民,李隆基等
人口数量 8000-9000万(755年)
主要民族 汉族、突厥、回纥
主要宗教 道教,佛教
国土面积 1251万平方千米(公元669年)
货币 开元通宝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政体
展开内容
目
录
1基本简介
2唐朝历史
3唐朝疆域
4唐朝政治
5唐朝军事
6唐朝经济
7唐朝文化
8唐朝外交
9帝王世系
10词条图册
1 基本简介
新罗君主佩戴金王冠复原模型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国号“唐”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李渊是隋朝时行宫居晋阳( 山西太原)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后便以“唐”为国号。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设京师于长安。唐朝是一个强大而繁荣的时代。其鼎盛时期,天宝年间,全国人口达8000万之多。唐朝也是秦汉、隋朝以来,第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几乎全部承袭隋朝,历代史学家常把它和隋朝合并成“隋唐”。唐王李渊于618年6月逼隋恭帝禅位,取代隋朝,建国唐朝,设京师为长安(陕西西安),唐高宗显庆六年后设东都洛阳,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东都为神都并设北都太原,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恢复旧制。唐玄宗时进入盛唐,是唐朝的第二高峰与转折,开元时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开明,威服四周国家,史称开元盛世。
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柷禅位,降为济阴王,改国号“梁”,唐朝灭亡。
唐朝的疆域广大鼎盛时为7世纪,当时中亚的绿洲地带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围南至罗伏州(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一说1240万平方公里。中唐后漠北、西域的领地相继失去,到晚唐时衰退到等同中国本土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那时的新罗、高句丽、百济、渤海国和日本等周边属国在其政治体制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在唐朝的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过程中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的后半叶,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缓慢变化,藩镇割据势力的壮大与周边诸民族国家的形成,对此后近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1]
2 唐朝历史
大唐开国
唐高祖李渊主词条: 隋末民变、晋阳兵变、唐朝统一战争
唐朝皇族出自汉族的名门陇西李氏,同时李氏家族也是起源于北魏的陇西军事贵族。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等著名将军。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又名李聃、老聃)的子孙,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是其远祖。北周时期,奉行关陇集团的本位政策,李氏改成“大野氏”。北周灭亡后,隋文帝恢复其为李氏。隋朝在大业年间,由于隋炀帝过度使用国力与三征高句丽的失败,及对百姓的横征暴敛使得各地人民起义不止,史称隋末民变。李渊见天下大乱,隋朝的灭亡不可扭转,便生起取而代之的念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