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缺少自主品牌
商品利润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不得不说的就是品牌,有了知名的品牌产品就像是穿了一套华丽的一装。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知名品牌在国际上是非常少的,在我们所了解的大型百货商场里面,在奢侈品专卖店里几乎看不到中国品牌的影子,那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产品差不多全部都是外国品牌,外国品牌在大多数人眼中卖的都比较昂贵。那些品牌看外国当地看来可能都不怎么显眼,可是在中国给它标上“进口货”的标签价格肯定会翻几番。在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因此所能赚取的利润也就低了很多。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采取的都是贴牌政策,借用别人的品牌,给别人高昂的品牌费用。通过这样的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难以取得消费者的信赖,更不用说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了。
(3)企业之间的不良竞争显现较为严重
企业之间的不良竞争在中国表现的较中国银行业正在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人们普遍感觉银行多了,服务好了,金融产品也越来越丰富了,人们尽情享受着竞争带来的好处。例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银行业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这使得银行业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不正当竞争现象比较严重,不仅损害了我国银行业的信誉,极大地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加大了金融风险。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金融秩序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因而我们在关注中国银行业的同时,不能不对银行业的不正当竞争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经济,但竞争必须在一定规则之下有序进行更为严重。
企业竞争主要依赖的是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本质是成本的比较,就是成本低。同类产品如果竞争的话,那就要看谁的成本低,谁的价格低,消费者一定愿意买物美价廉的东西。那么企业当然把价格作为一种竞争手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是很合理的。而且,即使在将来的竞争中间,价格竞争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但是,从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来讲,特别是对于企业来讲,我们不能够长期地或者过分地依赖于价格竞争。如果过分的的依赖于价格竞争,特别是你压低了要素成本,甚至是要素成本没有获得合理的价格,要素就报复土地,报复劳动,报复环境。看哪个价格低,这样也会影响企业或者产业持续的竞争力的保值和提升。导致的结果:首先,竞争力低,它会导致压制要素成本,压制要素成本就会使得经营的环境会越来越恶化。如破坏环境、低价资源的投入、压低工资,其次,企业的利润率会越来越薄,其结果是企业用于技术进步或产品创新的投入会越来越少。最后,与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利益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你靠价格血拼,你压低价格,你就一定要压低成本,血拼的情况下,企业规模越来越小,你自己也没有创新的能力,然后,你对于你要素的提供者,你也压制他们。总之,企业通过价格“血拼”这种经营方式是不能长期维持下去的。
(4)资源要素成本价格低廉
低成本陷阱导致贸易利益分配失衡。高额顺差背后是资本与劳动以及利益分配的不平衡。由于资源丰富而且价格低廉等原因,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边际收益率通常高于发达国家的资本边际收益率,因此全球生产性资本根据资本收益率高低及利润极大化原则,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行配置。 中国目前的资本/劳动比只是国际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是美国的十分之一。世界银行基于中国120个城市的12400家企业的抽样调查发现,中国工业企业2005年平均净资产回报率超过15%,私营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达到19%,外资企业为22%,均显著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也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从生产要素成本来看,中国一直存在要素价格扭曲并承担相应成本。30年来,我国长期处于低要素价格状态,包括低土地成本、低环保成本、低资金成本,这是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的一个重要条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劳动力价格、金融市场的资金价格(主要由利率管制、资本管制、信贷控制、汇率水平所影响)、土地价格、能源与环境成本所存在的相对扭曲是中国国际顺差扩张的根本原因。
三、产品升级换代对策
(1)调整外贸结构
(2)创建自主品牌
(3)克服企业之间的不良竞争
(4)保护国内资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