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希特勒1

家乡区县: 内蒙古正蓝旗

v

早年生活

孩童时期[1]

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个奥匈帝国海关职员的第3次婚姻中所生的第3个孩子,有三个兄弟,幼年夭折和两个姐妹。1889年4月20日18时30分许,出生在布劳瑙的一家名为波麦的小客栈里。父亲阿洛伊斯·希特勒(大他母亲22岁)曾经当过鞋匠,后来才转为海关公务员。希特勒年幼随父亲加入天主教成为信徒,由于日后受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影响,曾立志要成为牧师。1895年,希特勒年满6岁,父亲把希特勒送到一家公立的学堂念书,他在小学的成绩一贯良好。恰好这年正是希特勒的父亲58岁从海关退休的时候。在今后的4年中,他在林茨附近的许多村庄里搬来搬去。直到希特勒12岁的时候,已经搬了7个地方,换了5所学校。希特勒在兰巴赫附近的本笃派修道院学习了2年,他参加了唱诗班,选择了唱歌课。跟据他自己的记载,他梦想将来当个牧师。[3]

11岁的时候,阿道夫被送到林茨上中学。这需要他父亲破费一点钱,也说明他父亲有志让儿子走自己的道路—当个公务员。但这却是希特勒最不想做的事。他与父亲发生了争执,希特勒想要当个画家,这次冲突的一个结果是希特勒在学校里就不再好好念书了。希特勒在林茨中学里却坏得异乎寻常,终于在没有得到应有证书的情况下,不得不转学到距林嗣相当远的希太尔州立中学,他在那里呆了不久,没有毕业就离开了。[3]

求学时期[1]

1903年1月3日,他的父亲阿洛伊斯在早晨散步时肺出血发作,几分钟以后就在附近的一家客栈一个邻居的怀里去世,享年65岁。希特勒的母亲当时42岁,住在一所简陋的公寓里,靠不多的积蓄和养老金,抚养两个遗孤阿道夫·希特勒与保拉·希特勒。她秉承丈夫的遗愿,百般的劝说儿子好好回学校读书,子承父业,但希特勒却比以前更加坚定,下决心不再干这行,继续荒废学业。自从希特勒离开学校以来,多灾多难的母亲和姐姐凑钱供养了他达3年之久,但他却一点成绩也没有。

希特勒的签名[1]

1905年,16岁的希特勒开始热衷于政治,他对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匈帝国境内的所有非日耳曼民族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憎恨,对于凡是日耳曼民族的一切,都有着同样强烈的热爱,成为了一个死不悔改的狂热的日耳曼民族主义者,并忽然喜欢起读书来。他参加了林茨的成年教育图书馆和博物馆学会,大批大批地借阅图书。他的少年友人回忆,他总是埋头在书堆里,其中,最喜欢阅读的是关于德国的历史与德国的神著。[3]

1906年,希特勒过完17岁生日后,下决心要当个艺术家,带着母亲和亲戚们给他的钱,去了早就向往的维也纳住了两个月。他成天在街头闲逛,他千方百计的劝说母亲同意他到维也纳的艺术学院去就读。[3] 在1907年和1908年,他两度被维也纳艺术学院拒绝。[4] 1907年12月21日,母亲死于乳腺癌,两天后,她被葬在利昂丁丈夫的墓边[3] 。父母双亡之后,他的生活日益窘迫,之后因为奥匈帝国这个他憎恨多民族国家的征兵,他逃到慕尼黑,不得不流浪到维也纳街头行乞,靠卖画为生,有时被雇佣来扫雪、扛行李[2] 。

一战时的希特勒士兵证

从1909年至1913年期间,对于希特勒而言,是一段极其悲惨和贫困的时期。1909年11月,他来维也纳不到1年就不得不放弃在西蒙丹克胡同租赁的房屋,在今后的4年中,他一直住在只有铺位的鸡毛店里,或者位于多瑙河畔的维也纳第二十区的默尔德曼街,几乎同样简陋的单身宿舍里栖身,靠光顾施粥站打发饥饿的日子。希特勒称他至少得当一阵子“画家”,但他在自传中没有详细说明这份工作的情况。在1909年和1910年,他的情况略有改善,可以不必再当普通小时工了。这时他开始当素描画家和水彩画家。1913年迁居德国慕尼黑前无固定职业,成为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的狂热信徒。[5]

nrsg(2015-06-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