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民间剪纸概论

长白山是中国的名山,是东北的最高峰,主峰白头山插入云天,隐没于林海之中。它是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三江之源;它是人参、貂皮、鹿茸角三宝之乡;是满族的发祥地。

战国时《山海经》一书载: “大荒之中,有山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晋书·匹夷传》载: “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肃慎、挹娄,都是满族的先人。不咸山,即长白山。就是说,当年满族的祖先,居住在长白山北麓。

长白l,夏、周、秦以前称不咸山;汉时称单单大岭;后魏时称盖马大山;唐朝时称太白山;金朝时始称长白山,因“山体皆沙石,而草木不生,积雪四时不消,白头之名,似以此也” (《李朝实录》)。

长白山以它奇伟、秀丽的姿色不口神话般的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女真人(明代时对满族先人的称谓)并在女真人中流传着一个优美的神话传说: “满洲源起于长白山之东北布库里山下,一泊名布尔湖里:初,天降三仙女,浴于泊,长名恩古伦,次名正古伦,三名佛古伦。浴毕上岸,有神鹊衔一朱果,置佛古伦衣上,色甚鲜艳。佛古伦爱之,不忍释手,遂衔口中。甫着衣,其果入腹中,即感而成孕。告二姊日: ‘吾觉腹重,不能同升,奈何?’二姊日: ‘吾等曾服丹药,谅无死理,此乃天意,俟尔身轻,上升未晚’遂别去。”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后来,佛古伦生下一男孩,姓爱新觉罗,名布库里雍顺,他就是满族的始祖。这个神话说明了长白山一带广阔地域,是满族先世发祥的地方。

据载,清太祖努尔哈赤出生地弗阿拉城,就是在发源于长白山西麓的苏克素浒河畔。他少年时代,常常到长白山莽莽林海中挖参、采药、打松籽、捡蘑菇,长白山区是努尔哈赤的家乡。

在明代,把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支系。在长白山区则主要居住着建州女真各部。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25岁的努尔哈赤成为建州女真的军事统帅,他首先统一了建州各部,日益强大,并开始统一海西女真各部,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年号天命。并以此为基地,南征北战。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1636年皇太极称帝,定国号大清,1644年入主中原,顺治帝迁都北京,开创了大清近三百年的基业。

从肃慎至勿吉、挹娄、淋羯、女真,满族的先民在长白山区繁衍生息了三千余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

二、封禁——满族民间文化的湮没

满族民间文化,特别是满族民间美术,长期以来未被发现与认识,这与清王朝的封禁政策是分不开的。

明代时,居住在长白山区的建州女真,其经济不只靠狩猎渔捞,已进入农耕时期。“建州毛怜,则渤海大氏遗孽,乐住种,善缉纺,饮食服用,皆如华人。”(《皇明九边考》)人丁兴旺、村屯密布。

但是,由于连年战争,满族各部男子几乎全被征调,跟努尔哈赤及皇太极征战四方,随着清军进关,部族流动更大,满族西迁争先恐后,从此长白凶区人烟日稀。

蕴藏在满族民众中的民间美术也随之流散,因离开了生养它的土壤而很快枯萎了。

清朝定都北京后,视长白山为“兴邦建业的祖基发祥地,不可亵渎”,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下令:兴京以东、伊通以南、图们江以北为封禁地。它包括今铁岭、抚顺、通化、白山、延边、长春、吉林、四平、辽源等市所辖的二十余县的广大地区。规定禁条有四: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下令全部封禁。

封禁期间,禁区划分为一百零五个围场,有官兵看守,定期围猎鹿羔等物上献朝廷。每年允许一定数量的人进禁区挖参,设参局予以管理。从此,这里成为无人居住的荒山野岭,到处是森林草莽、野兽成群、鹰飞鸟窜。至光绪四年(?878年)开禁,其间长达207年。

长白山区开禁之初,许多满族人陆续举家迁回,渐有冀鲁豫流民来这里垦植,满汉杂处,久之溶为一炉。但仍是“地极荒凉,晴日飞雪、林木森森、人烟稀少”(《海龙县志》)。

乾隆二十八年{,763年)在今辽宁新宾设兴京厅统辖封禁区大部地方;光绪三年(1877年)设通化县;光绪五年(1879年)设海龙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柳河、辑安(集安)、临江、东平(东丰)、西丰、西安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长白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濛江州;宣统元年(?909年)设抚松县、辉南直隶厅。

综上所述,由于这历史的因素、地理的因素,使满族发祥地的满族民间美术被长期湮没。

李朦(2015-06-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