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吴川2

家乡区县: 广东省吴川市

清代末年,吴川行政设置17个都、8个寄都。民国初年,全县设置10个区:一区(吴阳)、二区(芷寮)、三区(振文)、四区(龙头)、五区(塘土叕)、六区(黄坡)、七区(山圩)、八区(坡头)、九区(石门)、十区(硇洲)。民国18年(1929年)将区改为自治区,全县设3个自治区(吴阳、塘土叕、黄坡)。民国38年(1949年)仍分为3个区(塘土叕、黄坡、振文),但把33个乡缩为13个乡和1个镇。
1949年11月27日,吴川全境解放。1951年1月,南路行署把划入湛江的滨海区(坡头、南三)划归吴川。6月又将滨海区划归湛江市。1952年调整区划,再将滨海区划归吴川,并分为两区:六区(坡头)、七区(南三)。1952年5月6日,吴川县与梅茂县合并为吴梅县,1953年复称吴川县,管辖地方包括原吴川县的吴阳、黄坡、中山、塘土叕(“土、叕”合为一字) 、板桥、塘尾、振文、樟铺和银岭等区乡镇,以及原梅茂县的6乡(覃巴、博茂、王村港、梅博、横溪、岭尾)、2镇(康平、同德)。1953年12月12日,南三区从吴川划归雷东县。1958年,吴川县与化县合并为化州县,是年10月,坡头、龙头两区又从吴川县划归湛江市;覃巴区划给电白县。同时,从茂名县划出兰石、龙首、双塘等乡归入吴川。1959年,覃巴公社又重新划归吴川。1961年4月5日,吴川县从化州县分出独立,管辖合并前原有的地区,不作新的调整。从1961年以来,吴川的境域没有变动。
1979年,吴川县辖长岐、前进、覃巴、王村港、振文、樟铺、吴阳、塘尾、塘土叕(“土、叕”合为一字) 、板桥、黄坡、中山、兰石、大山江、附城等15个公社和1个梅菉镇,共381个大队,1559条自然村。
1987年撤销公社,改为14个区、两个镇。1987年又撤区改为15个镇和1个乡。1988年全县辖16个镇、173个管理区、1384个村(居)民委员会。16个镇包括梅菉、博铺、浅水、长岐、兰石、覃巴、王村港、大山江、塘尾、吴阳、振文、樟铺、板桥、塘土叕(“土、叕”合为一字) 、黄坡和中山。
1994年,吴川县改为吴川市。1996年改梅菉镇为街道,1997年新设海滨街道,2002年又把博铺、大山江、塘尾3个镇改为街道。2003年把板桥镇并入塘土叕(“土、叕”合为一字)镇,把中山镇并入黄坡镇。

郑土标(2015-06-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