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历史文献记载,金初有一建武侯将军,率兵驻扎此地,并铸钟建寺。寺旁建村名钟侯村,后有人迁居该村村北建村,取名北侯(钟侯村已废),村里原有大寺。清代时有种说法:南有二十四汲,北有四侯。其中“四侯”是指:中(钟)侯(现已不存)、南侯、北侯、田侯。
北侯音乐会最初由黄莆寺传来,为寺院专用乐队,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多次参加定兴县、保定府的重要祭祀活动,深得上层人物的赏识,并得撰联赠匾:“音宗风雅,乐感天然”,由此可见音乐会当时的兴盛。
北侯音乐会的主要乐器有管、笙、笛、云锣、钹、镲、二胡、鼓等,表现形式以吹奏为主,所演奏的乐曲轻快、自然、悠扬悦耳。音乐会主要曲目有《大走马》、《小走马》、《将军令》等五十余首。北侯音乐会乐谱采用独特的工尺字,属于智化寺谱、屈家营谱一类的俗写体谱字,年代较早。尤其念法与众不同,所谓俗字不俗念,不经内部传授,别人是念不出来的。与北侯毗邻的义安镇南高洛村也有音乐会,北侯音乐会吹奏的曲子,有的他们也会,但把乐谱交给他们,他们是念不出来的。北侯音乐会主要以参加重大佛事活动以及民间白事为主,所有的艺人都会念经。过去“观灯”、“放焰口”、“渡桥”都念经卷,其中有《十王宝卷》《十王宝忏》,“文革”时全被烧掉了。还有《后土皇帝宝卷》后来丢失了。会里现存一本经卷《捕坛咒》(实为《普庵咒》)。据说音乐会以前每年四月初八、正月十五都要去定兴县城参加演礼,在此过程中狮子会、高跷会等吹鼓手必须从侧门进入,而北侯音乐会是从正门进入。
北侯音乐会植根于农村,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极大的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13年11月21日,被保定市政府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广新局)
我的网络营销主页:http://abc.wm23.com/caina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89080234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318908023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