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之最5

家乡区县: 云南省陇川县

最俭朴的婚礼--劳动

居住在云南弥勒县西山区的彝族支系阿细人,自古以来婚姻自主,婚礼俭朴。他们选择对象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看对方是否爱劳动。一个相貌出众的青年,如果好吃懒做,艰难找到对象;相反,相貌平常而勤劳朴实的青年,却往往遇上如意的伴侣。 当阿细青年男女经过自由恋爱,决定结婚的时候,父母对儿女的婚事,一般都表示赞同。婚姻的程式,一般是女的先到男家劳动两天,以此向男方父母认亲。男家不摆酒席,也不请客。第三天,男女双双在一个热心男友的陪伴下又到女家认亲。女家同样不摆酒席,不请客。按当地习俗,到女家认亲的这天早上,男的要为女家挑一挑水,饭后,男女双双去劳动,以示情投意合,同甘共苦。当晚,双方回到男家。在男家再干四、五天的劳动后,又返回女家。这时,双方中若有一方心有悔意,婚事可以就此罢休;若都表示满意,婚礼就算完毕了。
以勤劳取人,奠定了阿细人婚姻幸福美满的基础,所以在阿细人当中,因草率成婚而酿成不幸结局的为数极少。

最有名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云南的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共同的节日——火把节,但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当数彝族火把节。火把节也是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
火把节古代又称“星回节”。关于星回节的起源,其说法各不相同:纳西族是为纪念一位保护人间五谷丰收而牺牲的天将;傈僳族是为欢迎诸葛亮南征而点燃火把前去驱散前进路上的瘴气,赶走猛兽;彝族是为除虫害、庆丰收;彝族支系撒尼人则是为庆贺撒尼英雄用羊角火烧死欺压撒尼人的魔王。
为除虫害、庆丰收,每年农历6月24日至25日(阳历7月8~9日),彝族人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弹着月琴、大三弦,吹着芦笙来参加火把节。

火把节的内容程序是:白天人们饮酒祝贺节日并进行摔跤、斗牛活动。武定县、禄劝县等地的彝族还开展射箭、赛马、打秋千等活动。到了晚上日落夜黑,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就把事先做好的长约2米、直径约20~30公分的干松柱火把点燃。人们高举火把汇集在村头、寨边或广场上,然后在松林、田间奔驰,表示驱除虫害邪恶,以求丰收幸福。

每年逢火把节的晚上,从昆明到路南县石林风景区的中外游客有数万人至十几万人,每个人手持火把,与彝族人民汇集在石林风景区,把整个大地照得通红,形成灿烂耀目的火海。为给旅游者助兴,当地政府还在石林风景区组织放礼花,整个夜空五彩缤纷,使观者目不暇接。

在火把节活动中,彝族人民还用火把架在一起,举行篝火晚会。在篝火傍,彝族青年男子吹起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边弹边舞,姑娘们也合着拍跳起优美的舞步,拍掌跳转,节奏强烈而情绪欢快。有时一直跳到天明。

沼跃舟(2015-06-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