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之最7

家乡区县: 云南省弥渡县

最隆重的少数民族舞会--景颇族的目脑纵歌
云南很多少数民族都有举行舞会的习俗,但最为隆重的、规模最大的当数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语的音译,意思是歌舞盛会或大伙跳舞。目脑纵歌是景颇族用来驱恶扬善、祝颂吉祥如意、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也是景颇族最为隆重的节日。
在云南省德宏州的瑞丽、陇川、潞西等景颇族生活的地区,每年<!--ADV_CONTENT-->农历正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即阳历3月4日~6日)都要举行景颇族的目脑纵歌节。在节日来临之际,景颇族选定一块天然坪场阔地为舞场,在舞场正中央架好木脑示栋,示栋(用木柱搭成的标牌)上有舞形图。这木脑示栋是目脑纵歌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景颇人最神圣、崇敬的塔坛。到了节日这一天,数百里山村的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鸣放着枪炮,从**汇集到木脑会场来。参加目脑纵歌的小伙子们,个个身穿白衬衣、黑裤子,头裹白布,白布上的红色穗子鲜艳夺目,景颇姑娘们上身穿黑色对襟衣,衣服上缀着闪闪发光的银泡,走起路来“挣挣”作响,悦耳动听;下着色彩艳丽的围裙,手里拿着各色手帕或花环。老年人身背盛满糯米和竹筒酒的筒帕(挎包)。来参加这一盛会的还有傣族、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汉族等兄弟民族。整个会场人山人海,充满节日气氛。
典礼开始,笙管、锣鼓齐呜,鞭炮声震天地。随后,一列盛装的景颇族妇女头背礼物(内装鸡蛋、糯米、米酒)进入会场,相互祝贺、交换象征友谊的礼物,互敬民族团结的米酒。在一片欢乐声中,四个身穿龙袍、头插各种鸟类羽毛的领舞者(景颇语叫闹双)首先进场跳起舞来,他们的职责是领着成千上万的各族群众按规定的线路进行跳舞。此时,舞会开始进入高潮,舞场上鼓乐齐鸣,气势壮阔;歌舞相谐,节奏明快。此时此刻,跟随着领舞者跳舞的景颇族男人,手持一米左右长的亮闪闪的长刀,妇女手持花环和花手帕,伴随着高亢的旋律,倾吐着内心的欢笑,高呼着“哦啦!哦啦”的声音跳遍整个舞场。舞队越跳越大,大到成千上万,这可算得上云南少数民族最隆重的舞会。
参加跳舞的人虽然多,但舞队变化有序,舞步刚健不乱。整个舞队似一条长龙在移动。在这样的舞场上,所有的景颇人像喝醉了香甜的米酒似的,保持着不懈的激情,边跳边舞,边舞边唱,通宵达旦。这样的活动,要举行三天三夜。最有名的斗牛节--苗族斗牛会
在云南省很多苗家山寨都有一个盛大的斗牛节日,它是苗族最大的喜庆节日。

斗牛会场一般设在四周有茂密森林的平坦草地上,届时,各苗家山寨人民穿上节日盛装,唱着山歇,牵着条条斗牛蜂拥而来。
斗牛开始,人们把参加比武的斗牛一齐放进斗牛扬,顿时,几十条斗牛狂怒互相挑战,寻找对手,互相顶斗,斗败者拔腿就跑,胜者紧紧猛追,直到败者逃出战场,逃入人群,胜者又才返回斗场内再次寻找对手。第一回合的失败者都逃走了,胜者问又一次展开恶战,失败者又逃走,第三轮胜利者之间又展开格斗,直到最后剩下一对,这是斗牛中最精彩的决斗,此时两牛实力相当,一个回合比一个回合更凶猛,恶战一次比一次更激烈,有的一直斗数小时不分胜负,这不仅是比力气的决斗,也是比斗技的决斗,它们互相寻找对方薄弱处和至命处,勇猛冲杀,两对牛角互相碰击,震耳欲聋,有时它们头顶头,相持数十分钟,肌肉崩得几乎要爆裂;有时格斗直到日落,直至其中一条牛败下阵来逃走方休。得胜者昂首在场中,主持人给它戴上大红花,由它的主人牵着绕场一圈,观众纷纷喂给它染红的鸡蛋和节日的饭菜,向它身上撤去无数的鲜花。
晚上,人们就在斗牛场上燃起篝火,青年男子吹起芦笙,姑娘们翩翩起舞,老年人讲说着古老的传说故事,人们通宵达旦地欢庆着。

沼跃舟(2015-06-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