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美——安顺

家乡区县: 安顺市西秀区

一、城市简介

      安顺是贵州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距贵州省省会贵阳90公里。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东邻省会贵阳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靠六盘水市,南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接毕节市。

      安顺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全国唯一的“深化改革,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加快发展”改革试验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贵州历史文化名城,是“贵州加快发展的经济特区”,2009年度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地区,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和贵州西部旅游中心。国务院批准的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历史革沿

      安顺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贵州省最早设立县治的古城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安顺为古牂牁国北部中心,称夜郎邑。战国初期,牂牁北面夜郎部落兴起,将牂牁国君及部落驱逐到苴兰(今福泉一带),从而建立夜郎国,当时安顺也是夜郎国首邑。战国时楚顷襄王派将军庄蹻率军西征云南,夜郎王归降;北方强秦乘虚攻占今贵州东部,切断庄蹻归路,于是庄蹻便驻留云南自立为王,统治夜郎诸国;秦统一后,安顺被划入象郡北部地域。汉武帝时,笼络羁縻夜郎君长,授与其王印,此即小夜郎。汉成帝时期,各君王争雄不服朝廷,被汉灭,至此牂牁国历时540余年,夜郎国历时250余年后宣告灭亡。

      三国时卢鹿部蒙族的济火因助汉廷平叛有功,汉遂封其为罗甸王,赐普里部统治。魏晋时期汉族官宦入驻贵州,此时期政区名称频易,牂牁郡即被分割为牂牁、夜郎、平夷三个小郡,安顺仍隶属于夜郎郡。唐中叶封普里部君长为普宁郡王。宋时为绍庆府,羁縻二十二个小州,安顺称普宁州;元宪宗七年(1257),普里部归附朝廷,隶属于曲靖宣慰司。

      明洪武五年(1372)明朝任命普定女总管适尔为普定府土知府,许世袭;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派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率军经贵阳、安顺、普安入滇扫清元朝残余势力。据《大定志》记载“普定卫明建城碑记,安陆侯吴复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钦依旨于普定府选择地名阿达卜建筑城池,洪武十五年闰二月十七日完备。”鉴于安顺地理优势,明朝廷在卫城时,即着手以安顺取代普定土府和安顺土州城的地位,洪武十六年(1383)、十八年(1385)分别撤普定府和普定县,将习安州并入安顺州。万历三十年(1602)升安顺州为安顺府,府、卫同城。由于地利之便,安顺成为黔中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清顺治十七年(1660)设总揽云贵军政大权的云贵总督,总督驻地一在云南曲靖,一在贵州安顺;康熙元年(1663)罢去云贵总督,划云南、贵州二省归平西王吴三桂管辖,改设贵州总督衙门于安顺,到康熙五年撤贵州总督,设云贵总督,移驻贵阳,康熙六年(1667)贵州提督自贵阳移驻安顺;民国三年(1914)安顺府更名为安顺县。1949年11月22日,中共安顺临时县委、县人民政府建立。

三、地名由来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鉴于“霭翠辈若不尽服,虽有云南而不能保”的局面,为了屯垦戌边,开发西南,除让沐英率大军屯驻云南,以对付主蒙胧元的残余势力和时叛时服的土司政权外,还让安陆假吴复择地在“西南冲剧,夷汉襟喉,土厚水深,川潆峰列”(《安顺府志》)的阿达卜寨设栅筑城,并将普定卫、习安州合并设立安顺军民府,从此作为地名的“安顺”二字,才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和方志典籍中。

四、地理环境

      安顺地处东经105° 13′ ~ 106°34 ′,北纬25°21′~ 26°38′之间,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东邻省会贵阳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靠六盘水市,南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接毕节市,是黔中经济区的重要极点城市。

五、气候

      属典型的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60毫米,年平均气温14℃,历史最高气温34.3度,最低气温-7.6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风速2.4m/s,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宜人。安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凉爽、湿润、清新、太阳辐射低。 安顺一年有九个月平均气温均在10℃以上;以日最高气温≥35.0℃ 的时段称为酷暑期,安顺没有35℃以上的高温记录。

      安顺夏季的平均日照每天只有4~5小时,而庐山、哈尔滨、承德等地达7小时左右。安顺虽然地处云贵高原,但由于云多雨多,有效阻挡了太阳辐射及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所以安顺人比其他高原地(如昆明)的居民显得皮肤白皙。安顺的夏季有两个气候特点:一是常有山谷风和夏季风,二是云多雨多。

安顺地处贵州高原苗岭山脊线上,山谷风明显,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夏季风多,无闷热感,夏季平均风速2.5~3.0米/秒。

孙兆琪(2015-06-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