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美乐(安贞店)

家乡区县: 北京顺义区

类型风味:西餐人均消费:30-50元/位环境氛围:朋友聚聚,工作餐,随便吃吃营业时间:详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外馆斜街 乘车路线:
最终,银行接管了达美乐,本来他们要解雇莫纳汉,但是紧急情况下,实在找不到合适人选,而莫纳汉愿意以每周200美元的薪酬每天工作15小时,他又留了下来。一年之后,银行认为达美乐已经无药可救,要求莫纳汉申请破产,这应该是对他最有利的事情了,只要申请破产,就可以免去债务的苦恼。

可是,莫纳汉没有同意,他宁愿负债累累,也不愿意让这个新生的牌子倒掉。他记下所
有债主的账单,记住他们所有人的地址,发誓将来会一分不少地还给他们。这个壮举感动了所有的人,在这个商业社会,已经很难见到像他这样把信誉当作生命来维护的人了。而这笔巨额债务直到1977年9月10日才还清。

莫纳汉不把这些挫折当成一种苦难,他开始学会从中学习。70年代,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摸索之后,莫纳汉终于自己摸索出一条比萨饼之路,虽然它很简单,但却非常有效。这种方式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莫纳汉尽量使比萨的菜单简单化,限制比萨饼尺寸。此外,他不断试验奶酪和加了配料的生面团,直到烤制出一种独特的达美乐式的比萨饼。同时,他还专门请来营养师,调配好热量表,让自己的比萨在营养学上符合要求。

质量上的准备工作完成得差不多了,莫纳汉又开始琢磨起别的事情。1973年,达美乐的连锁店只有75家,也许跟别人比起来,已经很多了,但与牢牢占据市场龙头地位的“必胜客”相比,他不过还是个小孩子,不值一提。当时的必胜客公司有3000多家连锁店,还有一些竞争对手也都拥有全国性的连锁网络。比名气,比市场,他都不行。

但这时莫纳汉想到的是另一个没有人做到的地方、或者说做得还不够好的事情,这就是送货。其实,无论是在实力上、还是在资金上,这些大公司都可以在“送货上门”上击败达美乐,但是他们成立的时间太长,资格太老了,已经产生了惰性。维持现状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冒险呢?他们对创建一个需要庞大送货车队的全国性连锁公司保持怀疑,而这正是莫纳汉要努力的方向。

可以说,莫纳汉准确地把握了当时的方向,70年代的人更注重享乐,更注重自我,这是一个讲求快捷、速度的年代,所以,快餐是符合潮流,而莫纳汉就是要在“快”字上做文章,也正是这个字,让他赢得了市场,赢得了顾客,赢得了财富。

莫纳汉决定在全国推广“30分钟保证送到比萨饼”,他向顾客保证按时送货上门,只要没有准时到达,顾客就可以拒绝付款。这个消息一出,所有的人都为之震惊。这是哪个小店,竟敢夸下这么大的海口,有的人抱着好玩的心情,有的人则是为了那份可能“免费”的比萨,有的人是为了挑衅,有的人是隔岸观火,但事实证明了,莫纳汉是个讲究信誉的人,达美乐的比萨一叫就到,并且真的是在30分钟之内。

同时,他再接再厉,为了让顾客吃到准时到达而又热气腾腾的比萨,莫纳汉继续创新,他发明了生面团盘、比萨饼瓦楞箱、隔热纸袋、比萨饼隔板和送货烤箱。

这一次,莫纳汉再一次扩张自己的比萨店,但不再是盲目的扩张,而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了。他把扩张的重点放在大学城镇和军事城镇,那是有大量集体宿舍的年轻人的地方,他们是最大的比萨饼定户,而且也是未来最大的市场。

1975年是达美乐最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达美乐的连锁店已经达到了100家,7年后则是750家。到了80年代中期,达美乐几乎是以每天增加一家连锁店的速度向前发展,到1984年,它已经有1900家连锁店了。这时,达美乐已经成为仅次于必胜客的全美第二大比萨连锁店,也是国内最大的比萨饼外卖公司。

他只是想弥补童年的缺憾

比萨饼的成功并没有让莫纳汉满足,他想做的事情还有更多。他想起了孤儿院时陪他度过漫长孤寂岁月的底特律老虎队,那曾经是他最美好的记忆,现在他有钱了,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小何同学(2015-06-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