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华侨之光

家乡区县: 汕头市金平区

潮汕是着名侨乡,潮汕人侨居国外很早就有了。主要是随着潮汕对外货易及海外交通的 发展而开始有人到外国去。史有记载,隋朝大业年间,就有陈棱自义安郡(现在的潮汕 )领兵到琉球群岛去;有一些着作也记述了元代在三佛齐已经有福建、广东人的足迹。 至元年间,大军进攻日本本土,虽遭失败,也仍有不少人居留下来。到了明代,潮汕人 到东南亚各地定居就更多了,清代当然更加是大批出国。

这些定居国外的潮汕华侨,都是从几个主要的港口出洋的,饶平的拓林是宋代就很繁荣 的地方,澄海的樟林食饭岭东山埔一带,宋代已聚集很多住户和商店,石头璧可停泊海 船百艘以上,东里的狮山还有过宋代运盐官的题刻,可见樟林也是出洋的古港。明嘉靖 年间,潮州人林道乾带了二千多潮汕人到泰国等地定居,万历年间,潮州人林凤带着26 艘大船,载运男子四千人和一百多妇女,到现在菲律宾的吕宋岛去。当时黄岗、南澳、 海门、神泉等都发展成为热闹的商港,华侨在国外数以万计。

由于大批华侨在国外活动,因而也出现了一些影响较大的重要人物。澄海人郑信,潮州 官塘人陈式,均是清中期华侨中的佼佼者,对侨居国作出了贡献。

 潮汕文化历史人物:郑信

清代雍正年间,澄海华富乡人郑达,出洋侨居暹罗(泰国),进行经商,后来包办娱乐 业,发财致富,1734年生下儿子郑信,过继给当时的财政大臣作儿子,郑信13岁时(中 国清乾隆年间),进入王宫担任御前侍卫。24岁,被任命为地方的府官。1765(清乾隆 20年),当时的缅甸王孟驳出兵攻打暹罗,次年4月京城沦陷,王朝覆灭。这时,郑信 带领五百士兵突围,到吞武里府去,重新组织队伍,因得到华侨的支持,奋战半年,把 缅甸入侵暹罗的武装驱逐出去,恢复了暹罗的主权。1767年12月28日,这位华侨的儿子 郑信被拥立为暹罗王,建立吞武里王朝。这是华侨在国外为当地立功的大事件。因此, 泰国人及华侨把郑达、郑信父子作为神来供奉,称为达信大帝,立下碑记,雕刻起武装 的神像。在澄海华富乡堤外,有郑信的衣冠墓,在乡里,还保存着当年郑信从暹罗赠送 给乡亲的陶瓮。作为崇祀郑信及其祖先的郑氏宗祠,现在仍完整保存着。

另一个突出的人物是清代嘉庆年间的陈式。陈式是海阳县官塘人,生于1780年。侨居暹 罗。那时暹罗国常受寮国骚扰,寮国采用象阵战术,战象威力很强,使暹罗屡受损失, 因此国王征求贤人献策对敌。陈式应征,设计制造类似长柄镰刀的武器,专割象鼻,用 以钩杀寮国战象,保卫了边疆,国王十分高兴,赏赐他大批珍宝,并封他为将军,声名 大振。陈式在为侨居国作出贡献之后,不居功,自行回乡养老,在家乡官塘石湖乡建造 一座“卫分府”,一厅两室,有通巷及天井,保存至今。不幸的是当年竟因官府对陈式 敲诈不遂,诬为海匪,并将他强行流放到伊犁去。一位具有高风亮节的华侨英豪,竟落 得悲惨的下场。

VIS林欣(2015-06-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