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黄皮

家乡区县: 东莞市

黄皮〔学名:Clausena lansium (Lour.)Skeels〕芸香科,小乔木,高可达12米。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两侧不对称,圆锥花序顶生;花蕾圆球形,花萼裂片阔卵形,花瓣长圆形,花丝线状,果淡黄至暗黄色,果肉乳白色,半透明,种子1-4粒;4-5月开花,7-8月结果。
黄皮原产中国南方,在中国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中国海南的花果期均提早1-2个月。
黄皮是中国南方果品之一,含丰富的维生素C、糖、有机酸及果胶,果皮及果核皆可入药,有消食化痰、理气功效,用于食积不化、胸膈满痛、痰饮咳喘等症,并可解郁热,理疝痛,叶性味辛凉,有疏风解表,除痰行气功效,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温病身热、咳嗽哮喘、水胀腹痛、疟疾、小便不利、热毒疥癞等症;根可治气痛及疝痛。
(概述图参考:中国植物图像库[1] )
中文学名黄皮
拉丁学名Clausena lansium (Lour.) Skeels
别 称黄弹,黄弹子,黄段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芸香目
亚 目芸香亚目
科芸香科
亚 科柑橘亚科
属黄皮属
种黄皮
分布区域在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广泛栽培
目录
1形态特征
2主要品类
3地理分布
4生长习性
5繁殖方法
▪ 砧木培育
▪ 嫁接苗培育
▪ 接后管理
▪ 苗木出圃
6栽培技术
▪ 选地整地
▪ 移苗定植
▪ 土肥管理
▪ 整形修剪
▪ 花果管理
7病虫防治
▪ 炭疽病
▪ 煤烟病
▪ 介壳虫
▪ 红蜘蛛
▪ 白蛾蜡蝉
8主要价值
▪ 食用
▪ 药用
9化学成份
1形态特征
编辑

小乔木,高达12米。小枝、叶轴、花序轴、

黄皮的花
尤以未张开的小叶背脉上散生甚多明显凸起的细油点且密被短直毛。
叶有小叶5-11片,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常一侧偏斜,长6-14厘米,宽3-6厘米,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两侧不对称,边缘波浪状或具浅的圆裂齿,叶面中脉常被短细毛;小叶柄长4-8毫米。
圆锥花序顶生;花蕾圆球形,有5条稍凸起的纵脊棱;花萼裂片阔卵形,长约1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花瓣长圆形,长约5毫米,两面被短毛或内面无毛;雄蕊10枚,长短相间,长的与花瓣等长,花丝线状,下部稍增宽,不呈曲膝状;子房密被直长毛,花盘细小,子房柄短。
果圆形、椭圆形或阔卵形,长1.5-3厘米,宽1-2厘米,淡黄至暗黄色,被细毛,果肉乳白色,半透明,有种子1-4粒;子叶深绿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产海南的其花果期均提早1-2个月。[2]
植物形态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Array
2主要品类
编辑

黄皮(2张)
黄皮果有多个品种。有酸,有甜,也有早熟与迟熟之分。
以果形而分,大致有:
⑴圆粒种。果圆球形,有称为冰糖甜黄皮的即属此类。此中又分为大粒种与小粒种两类。大抵汁多、味清甜者为优;
⑵椭圆形种。果椭圆形。果形较大,种子较多,味甜带酸,品质中等;
⑶阔卵形,形如鸡心的称鸡心黄皮,比圆粒种早熟,果较小,通常有种子1粒,味清甜,品质优。此外,味酸的通常称为酸黄皮。实生树结出的果,味多偏酸。据前人调查,福建有约6个品种,广东有8个品种,广西的品种尚待调查。[3]
中国黄皮地方品种甚多,不少属同物异名。分为甜黄皮与酸黄皮2类。甜黄皮多作鲜食,酸黄皮用以加工果脯、果汁、果酱。甜黄皮以鸡心种最为著名,果大皮厚,种子一般3-4粒,也有独核品系,酸甜适中,肉黄白,形如鸡心。[3]
3地理分布
编辑

原产中国南部。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南部、云南及四川金沙江河谷均有栽培。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间有引种。[2]
4生长习性
编辑

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的壤土种植为佳。
5繁殖方法
编辑

砧木培育

李锦波(2015-06-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