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走进“世界超市”义乌

家乡区县: 湖北省黄州区

往日乘坐冒着黑烟的火车从上海回温州老家,在金华之前,总要路过一个小站,站牌上写着“义乌”两字。我途经义乌那么多次,从未去这个小县城。这一回,应义 乌友人之邀,前去观光。踏上高铁,从上海呼啸至义乌,不过一个半小时而已。在我的前座,是两位“老外”,一路上埋头于手提电脑。下车时,旅客浩浩荡荡,当 年的小站已经突变为足球场那么大的车站大楼。据当地友人告知,义乌不仅有北往杭州、南通金华的高速公路,而且还拥有现代化机场,飞往北京、广州、厦门、深 圳、成都、乌鲁木齐、香港的客机此起彼落。每天进出义乌的旅客数以万计。须知,义乌在1988年才撤县为市(县级市),户籍人口如今也不过80万,而流动人口多达160万。

义乌三面环山,一条碧绿的义乌江横贯其中。从高铁站到市中心的公路上车水马龙。从车旁驶过的一辆卡车,整整齐齐、满满当当叠着一个个方形纸箱,箱上贴着英 文地址,显然是寄往国外的商品。这里大多数家庭拥有私家车,所以义乌也堵车。沿途见到很多三、四层咖啡色外墙的楼房,往往是底层开商铺,二楼为仓库或者员 工宿舍,三楼、四楼是主人家居。

当我步入宏大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如入山阴之道,目不暇接。那里是“高浓度”的小商品市场。据称,义乌如今拥有7万多个商铺,经营着170多万种商品。义乌的袜子产量占全国的40%。我发现,义乌小商品市场分工极细,专业性极强,因而同一商品的品种繁多。有的卖各种各样台灯,有的售五花八门钮扣,有的摆着大大小小圣诞礼物,有的陈列形形色色手链。光是拉链,就有金属、尼龙、树脂、塑钢、钻石、隐形、双开、编织、防水、防火等50多种规格。饰品、玩具、工艺品、针织品、毛织品、小电器等等,门类齐全。整个商城如同一部小商品“辞典”,包罗万象而井然有序,可以依照类别“查阅”。难怪,义乌被誉为“世界超市”。义乌的小商品出口至219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标准集装箱超过77万个。我见到专门的“外国人信息服务中心”、“国际物流中心”,见到不同肤色的外国商人。一幢大楼顶上写着“汇四海精品,交五洲朋友”,这十个字可谓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精髓。

在韩国旅游时,我曾经见到一家宾馆门口,安放着两个弯腰鞠躬的小红人,在那里笑迎来客,当即上前“合影”。谁知在义乌我见到一家专售各种色彩、姿势的“玻 璃钢迎宾人物雕塑”商铺,很多国家从这里进口“迎宾小红人”。在商城的院子里,我看见多棵高大的棕榈树,绿叶婆娑,给人美感。经当地友人指点,我才注意到 粗大的树干上钉着“绿岛仿真植物”牌子,上面写着销售电话号码。原来这仿真棕榈树是商品广告。许多大厦前矗立着绿意盎然的棕榈树,原来就是来自义乌的仿真植物。

在义乌,我见到“继续发扬鸡毛换糖精神”大字标语,不解。经友人一说明,唤起我儿时的记忆:听见阵阵手摇拨浪鼓声,听见“鸡毛换糖嘞”吆唤声,我便奔了出 去。小贩正挑着竹篾编成货郎担走街串巷。筐上的木板放着一大团白色的麦芽糖,遮着白布。倘若我拿出家中杀鸡拔下的鸡毛,小贩就用小铁锤“笃、笃”敲着铁 刀,切下一小块糖给我。小贩用换来的鸡毛做成小商品鸡毛掸出售,赚点小钱。这一回我才得知,当年到温州“鸡毛换糖”的小贩大都是义乌人。从1982年开始,义乌政府号召以“鸡毛换糖”的精神,发展小商品生产,从一分一厘一丝一毫赚起,积小钱为大钱,才有了义乌今日“世界超市”的壮丽景象。

传说称,秦朝有个孝子颜乌,父死后负土筑坟,一群义气乌鸦衔土相助,结果乌鸦嘴喙皆伤,故称义乌。在义乌有条宾王路,那里的宾王客运中心是长途汽车总站。宾王即唐朝诗人骆宾王,7岁 便写下名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义乌文化名家辈出。陈望道、吴晗、冯雪峰、俞天白皆为义乌人。深厚的文化积甸,加上吃苦耐劳的历史传统,在改革开 放春风吹拂下,既不靠海又无资源的义乌华丽转身,一鸣惊人,闯出独特的小商品之路,走向世界市场。义乌小商品不仅通过宁波北仑港“借海出洋”,而且开通 “义新欧”(义乌-中亚五国)国际集装箱专列“借陆出境”。义乌小商品,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serenanana(2015-06-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