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从背后看电影

家乡区县: 湖北省黄州区

 

 

二十一世纪,电影无疑是大众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今天的社会文化和娱乐中无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相对应的电影理论研究,却并非是热门的领域,特别是对于国内的观众来说,几乎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汇。  因此,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研究电影,显然并不是一个热门的选择。不过,对于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来说,坚持二十多年研究电影,不仅仅是因为它重要,同时也起源兴趣。最近,张颐武出版电影研究著作《跨世纪的中国想象》,包含他数十年研究电影的诸多重要理论和文章。

从小和电影结缘,却并没有走向电影制作,而是走向了电影研究和电影评论,张颐武说这其实和他从小的观影经验有关,“小时候看电影,挤不到正面,多是从侧面乃至背面看,因此多一些反思”。

从全球化到全国化

说起中国电影,就不能不说第五代导演活跃的时代,那个时代,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却在国内默默无闻,如今,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大电影市场,但是电影的声望却在慢慢地消减。

张颐武进入到电影研究的领域,正好是张艺谋、陈凯歌这些导演崛起的时代,那时候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他说“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电 影正在经历着一场痛苦的转型。之前计划经济时代的电影制作方式逐渐隐退,西方的电影理论、市场理论进入中国,带动了中国电影制作的转型。第五代导演开始崛 起,尤其是张艺谋、陈凯歌他们这些人早已在电影的国际运作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是新时代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阶段,以西方的电影制作方式,后殖民地的视角拍摄出来的民俗电影,《黄土地》、《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等等,在国 际上声望极隆,但这种成功,又以国内市场的萎缩为背景,有一点悲情色彩。张颐武说:“我大概是那个时代开始从事学术研究,也同时开始了电影研究。”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好莱坞大片的进入,开启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另外一个阶段,张颐武说:“1994年,第一部好莱坞大片引进,随后,冯氏喜剧开始崛起, 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复苏。然后就是2002年的《英雄》,这是一个标志性的电影,也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也是中国电影获得自我 再想象的一个标志”。

如果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是全球化带动了中国电影的高速发展,那么到了2010年以后,随着中国市场的急速膨胀,世界电影开始受到中 国市场的影响,那么其实也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开始带动全球电影产业。张颐武说:“很多年前,我就提到过全国化的概念,以前是全球化带动中国,现在是全国化带 动世界电影,到了今天,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了”。

serenanana(2015-06-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