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家乡之古今名人记

家乡区县: 格尔木市

我来自可爱的小城贵溪,若要讲我的家乡,我可以跟你们谈上几天几夜。不过我相信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存着深深的感情,万事起于人,现在我就跟大家介绍下我的家乡名人传记。

春秋鬼谷子

民间称为王禅老祖,春秋战国人士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经常进入云梦山采药修道,(云梦山:现世界道教发源地江西龙虎山,原名于云梦山)。因隐居清溪鬼谷,所以称鬼谷子先生,鬼谷子为纵横家鼻祖。

西汉张陵奉

《老子五千文》、《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并著《老子想尔注》,宣扬人君按“道意”治国,则太平;循“道意”治民,民即寿考。

陵死,传子衡,称嗣师。衡死,传子鲁,称系师。

西汉张鲁

张鲁字公棋(?一216),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益州牧刘焉任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后鲁又杀修并其众,割据汉中,推行五斗米道,执行政教合一。“张鲁少膺祖训”,在辖区内设义舍,为路人免费提供食宿,对犯法者宽有三次,而后再犯才处以刑罚。以靖舍为民思过之处,增饰“三官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作书三通:其一上之天著于山;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并依月令执行春夏禁杀;又禁酒,史称“民夷便乐之”。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汉中,张鲁避走巴中,后封存库藏以降。曹操嘉奖张鲁的善 意,“遣使致慰”,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迁还中原。张鲁诸子皆封为侯,其中第三子张盛“克志精修”封为都亭侯不就。张鲁便命其嗣教,将经策印剑传给张盛,嘱托说:“龙虎 山祖师玄坛在焉。其地天星照应,地气冲凝,神人所都,丹灶秘文藏诸岩洞,汝宜住宣吾化”。由是龙虎山道教绵延干百年。

东汉张道陵
  

张天师

张道陵(34—156)原名张陵,字辅汉。东汉沛国丰人(今江苏丰县),留侯张良九世孙,生于吴之天目山。通达五经,曾入太学,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任巴郡江州(今重庆) 令。后弃官隐居北邙山(今洛阳北)。汉章帝、汉和帝征诏皆不就。与弟子王长杖策入淮,经 鄱阳(今波阳),溯流至云锦山(今贵溪龙虎山)炼丹,修长生之道,三年丹成。闻巴蜀诊气为害,遂与弟子赴四川鹤鸣山(一作鸽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传道。

永和六年(141年)造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汉安帝元年(142年)张陵托言太上老君亲降,授“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同年又授“正一科术要道法文”,“正一盟威妙经”,重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又托言太上老君于汉安帝二年下二十四治(布化行道的地区机构):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嘱天师张道陵奉行布化。张陵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并授民取盐之法,后人称“陵井”(用咸井水熬盐)。百姓得其益,奉之为天师,弟子户达数万。进而设立祭酒,分领其户,有如宰守;并立条制,使诸弟子随事轮流出米绢器物樵薪等;不施刑罚,以善道治人。使有疾病者书记生身以来所犯之罪,手书投水中,与神明共盟,不得复犯罪,以生死为约。

唐朝高仁

高仁字宽仁,贵溪人。唐广德二年(764年)举明经。大历年间任福建观察使,额真卿为 其送行时著文说:“江西贵溪高君宽仁,举明经,历任中外,克谨职务,政绩昭著,升福建观察使。夫君子之仕,不以位尊为荣,而以尽职为贵。”“众皆以位高为宽仁喜,予独以尽职为宽仁勉。所以尽职者,无它,正己格物而已,忠君爱民而已。予与宽仁交且厚。予所以望于宽仁者,岂但在于政事文字之间而已哉2振肃风纪,表仪一方,尽致君泽民之道,使声名流芳史册。兹行是望,于是乎书。” 高仁逝后,葬于县南乡江头坪。

唐朝吴武陵

初名侃。贵溪人。唐元和二年(807年)进士。拜翰林学士。年轻时胸怀大志,倜傥不群,淮西吴少阳久闻其才,欲罗致幕中,遣客郑平致意,武陵婉拒。后少阳子吴元济叛唐,吴武陵去长信,晓之以理,动之以势,元济不悟。裴度东讨。韩愈为司马,吴武陵通过韩愈屡献良策,为裴度所赏识。

宋朝陆象山

名九渊,字子静,号存斋,谥文安。金溪县青田人。宋乾道八年(1172年)登进士,曾任隆兴府靖安县主簿,建宁府崇安县主簿。淳熙九年(1182年)任国子正,为大学生讲授《春秋》。一年后在敕所任删定官,修订奏章律令。淳熙十四年至绍熙元年(1187—1190)主管台州崇道观,以祠禄官闲居。

元朝方从义

方从义。元代画家。字元隅,号方壶,不芒道人,金门羽客等。江西贵溪人。上清宫道士。善画山水,笔法简洁奔放,善泼墨写意,自成一格。其代《山阴云雪图》,下署“金门羽客方方壶”及《高亭图》左端有“方方壶”题款。他兵团留存至今的的还有《神岳琼林图》、《山阴云雪图》、《云林钟秀图》、《武夷放棹图》等。

明朝夏言

夏言 (1482—1548)字公谨,贵溪人。正德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世宗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悉夺还民产。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擢为首辅。曾荐严嵩以为援,嵩却揣摩帝心多方构陷于言,致其屡遭世宗责罚、罢黜。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再被诬陷至弃市死。其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

明朝邵元节

邵元节,江西贵溪人,龙虎山上清宫的道士。还在正德年间(1506~1521)的时候,宁王朱 宸濠就曾经礼聘他去宁王府,但遭到拒绝。因此,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的叛乱被平定后, 邵元节非但没有受牵连,反而被道人们认为“有识”而受到尊崇。嘉靖三年(1524),迷恋 道教的世宗召邵元节入京,让他居住在显灵宫中,专门掌管祷祀之事。显灵宫在宫城之西, 修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嘉靖初年,皇帝还专门修建显灵宫的昊极通明殿,用 以祭祀道教神仙浮德王、宝月光后。邵元节的法术,很快就在不久的一次求雨中应验了。这 让皇帝很高兴,同时也增加了对邵元节的信任。他封邵元节为真人,让他主管朝天、显灵、 灵济三个道观,总领天下道教。从嘉靖三年(1524)到嘉靖十八年(1539)病逝,邵元节无 疑是世宗最宠幸的道士。皇帝还曾派人在邵元节的家乡贵溪建造道院,名仙源宫。

明朝徐樾

徐樾(?——1551)字子直,号波石。江西贵溪人。进士。先后任礼部侍郎、云南布政使。嘉靖七年、十年、十八年徐樾三次在王艮门下受业。王艮谓其内人曰:“彼五子(指王艮的五个儿子)乃尔所生,是儿(指徐)乃我所生”(盖指传道之得人)。王艮在考察徐樾前后达十一年以后,乃于逝世前授徐以“大成之学”(经过改造了的、平民能够接受的孔孟之道)。王艮的次子王襞称:徐为其父“高第弟子,于父之学,得之最深“。据说,徐受业王艮门下后,曾有过辞官的意愿。后来,徐任云南布政使时,中土司诈降计,战死于沅江城下。

明朝徐九思

徐九思(1495--1580年),字子慎,江西贵溪人,为明朝孝宗、五宗、世宗、穆宗、神宗五世臣。一生官职不高,但刚正廉洁,爱民如子。嘉靖十五年(1536年),徐九思年届四十,初任句容县(今属江苏)知县。当时官场积弊难清,贿赂横行,贪风尤盛,欺民的污吏得到姑息,受害的百姓却持冤难鸣。徐公常说:“勤则不隳,俭则不费,忍则不争”。“勤、俭、忍”这“三字经”为时人所称道。

明朝徐贞明

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水利学家徐贞明在治水问题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理论:“夫利水之法……当先于水源”,即“治水先治源”。这个理论是在他撰的《潞水客谈》一书中提出的。 徐贞明主张在治理常常泛滥成灾的河流时,首先应从它的发源地治理起,由于上游水势较弱,便于控制和利用,然后再依次及于中游和下游。书中涉及的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的西北黄土高原及东部一些地区。他进一步提出了通过治理黄河中上游主要支流,特别是治理它们的上游,以达到根治黄河的思想。他的这一“治水先治源”的理论,是治本原则,至今仍有着重要的价值。

 

limeiling(2015-06-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