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清明习俗多

家乡区县: 福建省荔城区

吃什么?

做“清明龟”和“卷”

莆田人家每于清明节做“清明龟”和“卷”为扫墓的祭品。

“清明龟”是莆仙一带最具特色的节果,皮是用糯米和清明草磨粉拌和温水制成,以红绿豆或地瓜干加糖煮熟为团馅,然后用龟形木质模印制做成龟状,放入蒸笼蒸熟。古人说龟与凤、龙、麟合称四灵,故“清明龟”寓有祖先灵气长存,子孙平安长寿之意。

“卷”也是用面粉加工成约三寸长的长方形面块,当中压一条小线,蒸熟后这条小线会自动展开恰似书卷的形状,上面印着“红花”,预祝一家红火,子孙好学上进。

干什么?

带祭品扫墓到郊外春游

清明节早晨,莆田人家携带祭品上山扫墓。到了墓上,除以祭品对着墓牌(祖先)“呼神”致祭外,还要修剪墓围的野草,疏通墓周的水沟,并在“墓龟”上培新土,放着一叠纸钱,用小石头压住,以示此墓的后裔已来祭扫过,故扫墓有慎终追远之意。孩子们则帮着大人烧纸钱,风卷纸灰乱飞,真是“纸灰化作白蝴蝶”,逗得孩子们拍手嘻笑。祭扫毕,折下一丛松柏叶带回来,以示枝荣叶茂,一家顺意,子孙昌盛。另外,莆田还有不少人在这天当作一日游或半日游,享受大自然的美,陶冶自己的情操。有的漫步上广化寺、囊山寺,曲径通幽,登高远眺,遥望海峡彼岸亲人,顿生“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感!有的走进 芦溪大桥上的“御史亭”,瞻仰“直声震于都下”的江春霖御史的风采,令人肃然起敬。

看什么?

唱莆仙戏烘托独特气氛

莆田一些地方,清明节还有唱清明戏的习俗。所唱剧目多为人们所熟悉的《白蛇传》的“游湖”折子戏——许仙因清明扫墓而与白素贞相识;《拾玉镯》折子戏,是傅朋在清明节上坟祭祖时,结识少女孙玉姣,在好心媒婆的撮合下,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情节;《人面桃花》演的是唐代诗人崔护与少女杜宜春清明偶遇的一段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等戏剧中有关清明故事的折子戏片断,用以烘托清明的独特气氛。

莆仙人冬至和重阳也祭墓

自古以来,清明就是祭奠祖坟,悼念已故亲人的日子。然而,莆仙地区有个独有的风俗,除了清明节祭墓外,冬至也是主要祭墓日。莆田民俗专家林洪国说,按照莆仙自古风俗,在清明或在冬至祭墓,要以老人百岁的时间决定。如果在清明前故去,家人扫墓就在清明,如果在清明后冬至前故去,家人就冬至扫墓。清明和冬至是莆仙人祭墓主流日子,但也有小部分人在重阳节祭墓。

 

 

Irise沫沫(2014-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