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才尽 - 基本资料
【发 音】jiāng yān cái jìn
【释 义】 南朝梁江淹,少有文名,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后来常用于比喻才思衰退。
【近义词】 江郎才尽、 黔驴技穷
江淹才尽 - 典源
《南史》卷五十九〈江淹列传〉〉~45~
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云为宣城太守时罢归,始泊禅灵寺渚,夜梦一人自称张景阳,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尽。」顾见丘迟谓曰:「余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君。」自尔淹文章踬矣。又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凡所著述,自撰为前后集,并齐史十志,并行于世。尝欲为赤县经以补山海之阙,竟不成。子蔿嗣。
江淹才尽 - 释义
南朝梁江淹 ,少有文名,世称江郎 。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后来常用“江淹才尽”比喻才思衰退。
江淹才尽 - 成语故事
南朝梁时期,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刻苦读书,文思敏捷,作品深得众人喜爱。官至光禄大夫后文章大不如以前,诗也平淡无奇。原来他去宣城游玩时,在冶亭梦中见到郭璞,郭璞向他讨还五色笔,从此就文思枯竭,才能丧尽。
江淹才尽 - 人物简介
江淹(444—505),字文通,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人)。南朝文学家。曾任建安吴兴县(今福建浦城)令、国子博士、御史中丞、宣城太守等职。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伯。江淹的诗、文和辞赋俱有盛名于时。其诗意趣深远,清新传神,颇有佳句,在齐梁诸家中尤为突出,辞赋多属抒情小赋,博釆众长,技巧娴熟,擅长描摹心理,其中最著名的有《恨赋》和《别赋》;文则多为应制文字,功力深厚。江淹诗文等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为9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