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板栗产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是河北省传统特色农产品,至今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迁西板栗外形玲珑,呈红褐色,有浅薄蜡质层,鲜艳而富有光泽;果仁呈米黄色,内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粘软,甘甜芳香,营养丰富。2008年3月,迁西板栗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品质特征
迁西板栗外形美观,底座小;果形端正均匀,平均每公斤栗果120-140粒,大的每公斤80粒;颜色呈红褐色,鲜艳有光泽,有浅薄蜡质层,皮薄,较其它地区的板栗硬、实,故有东方"珍珠"和"紫玉"之美称,宋代诗人晁公溯曾有"风陨栗房开紫玉"之诗句;果仁呈米黄色,易剥、不粘内皮;经科学测定,迁西板栗果仁含水52%以下,蛋白质4%左右,碳水化合物38%以上,膳食纤维2%以上,维生素E40mg/kg以上,钙150mg/kg以上,铁4.5mg/kg以上,维生素C230mg/kg以上,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及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主要有利于人体的指标均居全国各地板栗之首。
产品荣誉
迁西县具有千年的板栗栽培史和百年的出口史,板栗产品销往国内170多个大中城市和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县板栗种植面积已达70万亩,4000万株,常年产量3.5万吨,板栗产业已成为迁西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早在建国前迁西板栗就出口日本。1990年6月,迁西板栗被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林业部、农业部确定为标志产品。1998年迁西板栗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评为"十大特色区域名牌产品".2008年3月,"迁西板栗"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我国板栗行业第一个地理标志驰名商标。
板栗的营养
板栗营养价值很高,甘甜芳香,含淀粉51~60%,蛋白质5.7-10.7%,脂肪2-7.4%,糖、淀粉、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B:、C及钙、磷、钾等矿物质,可供人体吸收和利用的养分高达98%。以十粒计算,热量为204卡路里,脂肪含量则少于1克,是有壳类果实中脂肪含量最低的。普遍用于食品加工,烹调宴席和副食。板栗生食、炒食皆宜,糖炒板栗、拌烧子鸡,喷香味美,可磨粉,亦可制成多种菜肴、糕点、罐头食品等。板栗易贮藏保鲜,可延长市场供应时间。板栗多产于山坡地,国外称之为"健康食品",属于健胃补肾、延年益寿的上等果品。板栗各部分均可入药,板栗能健脾益气、消除湿热,果壳治反胃称做收敛剂,树皮煎汤洗丹毒,根可治偏肾气等症。不过板栗不宜食用太多,生吃太多不易消化,熟吃太多容易滞气,糖尿病患者应少吃或者不吃,因为板栗的含糖量是非常高的。
板栗的食疗功效
板栗性味甘寒,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功用。唐代孙思邈说:"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本草纲目》中指出:"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苏东坡的弟弟苏子由曾写诗称颂栗子的食疗功效,"老去自添腰脚病, 山翁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吃食板栗可以益气血、养胃、补肾、健肝脾;生食还有治疗腰腿酸疼、舒筋活络的功效。栗子所含高淀粉质可提供高热量,而钾有助维持正常心跳规律,纤维素则能强化肠道,保持排泄系统正常运作。栗子对辅助治疗肾虚有益,故又称"肾之果"。中医学认为,栗性甘温,无毒,有健脾补肝,身壮骨的医疗作用。经常生食可治腰腿无力,果壳和树皮有收敛作用;鲜叶外用可治皮肤炎症;花能治疗瘰疡和腹泻,根治疝气。民间验方多用栗子,每日早晚各生食一至二枚,可治老年肾亏,小便弱频;生栗捣烂如泥,敷于患处,可治跌打损伤,筋骨肿痛,而且有止痛止血,吸收脓毒的作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