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
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羊肚蘑。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痰壅气逆喘咳。羊肚菌又称
羊肚菜、羊蘑。羊肚菌(Morchella),又名草笠竹,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羊肚菌
于1818年被发现。其结构与盘菌相似,上部呈褶皱网状,既像个蜂巢,也像个羊肚,因而得
名。羊肚菌在山火之后的两至三年内产量特高,因此北美的采摘者会根据山火来采集羊肚
菌。然而,当火灾被控制后,在同一个地区内,它的生长数量会年复一年地减少。
形态特征
羊肚菌为马鞍菌科羊肚菌属珍稀的食、药两用真菌,早已被收录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书
中。野生羊肚菌,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
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
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羊肚菌由羊肚状的可孕头状体菌盖和一个不孕的菌柄组成。菌盖表
面有网状棱的子实层边‘缘与菌柄相连。菌柄圆筒状、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
生长环境
春末至秋初生长于海拔2000~3000米左右的针叶阔叶林混交林中,多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
路旁,单生或群生。还有部分生长在杨树林、果园、草地、河滩、榆树林、槐树林及上述林
边的路旁河边。单个或成片生长,土质一般为沙碱性或略偏碱性。一般5月上旬至6月上旬出
菇较多,属于喜冷凉型食(药)用菌。
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
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其菌盖部分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
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甘寒无毒,有益肠胃、化痰理气药
效。羊肚菌的营养相当丰富,据测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
38.1%,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含量高达1.76 %。因此,有人认为是“十分好的
蛋白质来源”,并有“素中之荤”的美称。人体中的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搭配而组成的,而
羊肚菌就含有18种,其中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制造的,但在人体营养上显得格外重要,所
以被称之为“必需氨基酸”。
另外,据测定羊肚菌至少含有8种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烟酸、泛
酸、吡哕醇、生物素、叶酸等。羊肚菌的营养成份,可与牛乳、肉和鱼粉相当。因此,国际
上常称它为“健康食品”之一 。羊肚菌含抑制肿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
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肿瘤等诸多作用;日本科学家发现羊肚菌提取液中含
有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脂褐质的形成。
2、药品价值
功效作用方面,羊肚菌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等功效,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
且益肠胃,是治疗消化不良,痰多气短的良好中药,有独特的保健作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