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这个好政策,我媳妇的病才得以及时治疗。”近日,在民勤县中医院住院部的走廊里,来自该县泉山镇的潘国华激动地讲述“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带给他的好处。
为引导医疗机构进行自我控费,提升基金使用效益,2009年,民勤县率先在全省推行以总额预算控制制度为基础,单病种定额付费、“先看病、后付费”制度相结合的综合支付方式改革,以此调控基金运行模式,选择30种常见病、多发病实行单病种管理。以单纯性阑尾炎为例,在乡级医疗机构治疗可能花1000多元,在县级医疗机构可能花3000元,还有的甚至花4000元。即便在同一家医院治疗,患者最后的花费也不尽相同。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后,按级别设定费用限额并实行定额补偿。比如,单纯性阑尾炎在县级医院限定的医疗费用最高为3000元,定额补偿2100元,在乡级医院为1300元,定额补偿1040元,超出部分由医院承担。
去年5月,该县在县中医院试点推行“先看病、后付费”模式,逐步改革住院押金制度,方便广大参合患者就医。参合患者入院时,凭新农合卡和本人身份证与医院签署住院费用结算协议,入院时免交押金,出院时只支付个人应承担的费用。该制度试点运行一年来,先后有860例参合农民实现了先看病后付费。
“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是让医疗机构主动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手段,逼着医院管好医生,改变诊疗模式,主动控费。通过改革,一些简单的手术被放到门诊去做,病人的住院时间比之前缩短,大型检查费用减少,术后用药量减少。”民勤县合管局副局长石海宾告诉记者,以县级医疗机构为例,患者住院费用增长率由2010年的10.91%下降到2012年的3%,平均住院天数由12天下降到10天。
新农合综合支付方式改革实施一年来,在确保治疗安全的基础上,民勤参合农民开始主动选择到收费相对低的基层医疗机构就医。今年一季度,全县县外就医比例由2012年的22%下降至18%,县内就医比例由78%上升到8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