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博罗之特色名菜
白切鹅(柏塘镇):
到过柏塘镇的朋友都知道,柏塘镇有一美食,那就是白切鹅,柏塘镇的白切鹅香滑可口,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柏塘镇的白切鹅选用本地放养鹅,以食百草为生,白切鹅注重本味,蘸店里特制的料汁,咸鲜可口,肥而不腻,不但让外地朋友回味,也让柏塘镇的外出游子难以忘怀,柏塘镇的白切鹅,早已名声在外,已成为博罗县特色美食之一。白切鹅加工非常简单,宰杀白鹅洗净后加水清煮,煮熟后捞出,稍凉后用快刀切成块即可。
客家酿苦瓜(柏塘镇):
酿苦瓜、酿辣椒、酿茄子等等,广泛分布于客家地区,是家常菜。有把酿苦瓜辣椒茄子为“酿三宝”的讲法。其中,柏塘镇的酿苦瓜为经典中的经典,柏塘镇的客家菜酿苦瓜选用农家品种的长身苦瓜,瓜肉薄,肉质较致密,味甘苦,品质好。猪肉馅填在苦瓜节里,猪肉的鲜香味和苦瓜的清苦味相辅相成,非常和谐地融合到一起。吃起来不腻、不柴,也不会感到苦口,味道清淡鲜美,口感绵绵软软,甘香可口,回味绵长,已成为博罗县特色美食之一。
客家红焖猪肉(柏塘镇)
客家红焖猪肉:红焖肉与梅菜扣肉、香芋扣肉、赣南何包胙等客家名菜齐名,油、润、柔、糯,味美异常,红红旺旺,是办喜事的必备菜。
客家酿豆腐(柏塘镇)
客家酿豆腐:酿豆腐是客家菜的代表,鲜嫩滑香,营养丰富。一家煮,十家香,是客家逢年过节的保留菜式。
麻陂肉丸店(麻陂镇):
麻陂肉丸相传有100多年历史,因选料制作独特,采用祖传秘笈,口感爽滑、肉质鲜美而远近闻名,主要分布在博罗县县城及和博东地区各镇,还远销深港澳等地。2008年,麻陂肉丸已经成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惠阳区首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被列入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麻陂肉丸直接用手抓捏肉泥制作而成,很考究手工技艺。不过,麻陂肉丸之所以肉美汤鲜、口感独特,选料也很讲究。“用米糠和番薯苗的喂养的猪肉,肉质结实鲜美,猪后臀部位的瘦肉为上”,传承人李永康说,一块块的猪肉都是自己千挑万选的结果。选肉最土、最直接的方法,是用手触摸,还能感觉到猪肉的体温。
鲜美的麻陂肉丸,采用炒煮焖炸的做法都可以,在众多做法中以清香肉丸汤最为出名。一碗正宗的肉丸清香,汤底需要用排骨熬制一个多小时。在汤底中加入肉丸,记住汤底不能太沸,否则会影响清汤中肉丸的爽滑。客家人一般喜欢在汤中添加点细细的芹菜粒作为汤的作料。现在,有人喜欢用麻陂肉丸作为火锅的主料,或者清炒肉丸,也是别有风味。
杨侨南肠粉(杨侨镇):
杨侨镇前身杨村华侨柑桔场于上世纪70年代末接受安置了7000多越南归难侨,至今全镇共有归侨侨眷近万人,占镇总人口1/3左右。这些归侨侨眷大都一直保留着在越南生活时的风土习俗, 在美食方面,要数越南传统小吃—越南肠粉。
每天清晨,桥西市场里一家不起眼的小食店“福记粉店”内总是挤满了老人、学生和上班族,他们花几元钱就可以吃上一碟新鲜出炉美味可口的越南肠粉。
越南肠粉是一种米制品,亦称拉粉、卷粉、猪肠粉(因形似猪肠) ,它价廉、味美,老少咸宜,妇孺皆知,出品时以“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著称。越南肠粉与广东、广西肠粉有所不同,馅料和蘸料都是越南口味的。它是用优质大米,磨成米浆,置于特制布上逐张蒸成薄皮,按照不同口味分别放上肉类、鱼类、虾仁、木耳、红萝卜、蛋等馅料,蒸熟卷成长条,剪断上碟。按照馅料的不同,加入牛肉的就叫牛肉肠,加入猪肉的就叫猪肉肠,加入鱼片的就叫鱼片肠,还有虾米(仁)肠、蛋肠等等,而不加馅的肠粉则称斋肠,米浆中加入糖的就叫做甜肠。做得好的肠粉不仅色泽洁白,柔软糯口,更强调薄透而有筋骨,不易裂断,这对大米的质量要求非常高,蒸制手法方面同样讲究颇多,最正宗的越南肠粉做法当然是用布拉肠。所谓布拉,是将米浆淋在布上,进蒸屉蒸制而成。布拉肠的好处是又薄又韧,吃起来口感极佳。蘸料通常会有酸醋辣椒、酱油辣椒、爆香芝麻等多姿多彩的配料,甚至还有若干秘制汁酱做调料,客人可以自己斟酌口味,自由选择。
东华学院陈超:http://abc.wm23.com/cxtlzy
个人微博:http://weibo.com/u/2362895030
胜超越服装店:http://chenchao1029.taobao.com/
梧桐子网站: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boluo.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