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民俗2

家乡区县: 江苏省港闸区

南通人崇尚茶文化,亲友登门,以茶相待;男娶女嫁,以茶为礼;砌房造屋,茶叶奠基;供神谢土,洒茶为祭。旧时,南通城内东大街、湾子头、小码头、彭家巷、起凤桥、掌印巷、南大街等大街小巷、桥堍码头,都有茶馆。南通人饮茶,有在茶叶中另加配搭之物的习惯。盛夏加放清凉去暑之物佩兰、藿香、薄荷、荷叶、淡竹叶;金秋时节放金桔、橄榄、白菊花;冬季以晒干的桔皮入茶。另外,泡茶时要看来客的身份,加配搭之物。若是来客为老年人,就加入几朵玳玳花,一是香气浓郁,二是祝福老人代代富贵;若来客是新婚夫妇,杯中则各放两颗红枣,寓早生贵子之意。泡茶时不将茶杯冲满,民间有“满酒浅茶”之说,这样既可避免烫伤主、客之手,又有利于茶叶“出色”。旧时南通还有“施茶”风俗,每当炎夏之时,居民商家门口摆上一只绿色的茶缸,内放藿香、佩兰、粗茶,满满泡上一缸茶水,任过路行人饮用,以为善举。
南通的民居一般不以正南方向定位,大多为东南向。人们认为,只有寺庙、官衙才能正南向。这是因为南通临江近海,春夏多东南风,秋冬多西北风,东南向的房屋能取得冬暖夏凉的效果。
城区民居较典型的格局是前有大门堂,内设大门、二门,门堂中青砖铺地,里为小天井。小天井两边有提闼门。有钱人家照壁正对大门,一般人家大门对面没有照壁。有的人家还在住宅周围建火墙、火巷,并将围墙加高,与邻家隔绝。人在大门外看不见住宅内的建筑,须拐三门(大门、二门、提闼门)方可进入宅内。住宅有“一进三堂”、“一进五堂”之分。屋梁有“五架梁”、“七架梁”和“九架梁”之别。“三堂”即敞厅、穿堂、正屋;“五堂”则加上敞厅对面的朝北屋和正屋后面的后屋。敞厅建筑最宽阔,三间大厅不住人,是招待宾客的地方。穿堂进身狭,一排之间,多隔层,两边房屋有时住人,但非正式房间。正屋三间隔开,东边为上房,西边为下房,有的还建亭子间、套房。正屋中间悬挂神轴,是一家最神圣的地方。婚丧喜庆之时,三堂通开,显得十分气派。解放后,随着对旧城的改造,这些旧式民居已经消失不少,但还有寺街等几条街巷保存较为完好,它们就像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一样,日益显示出自己的人文历史价值。

弓飘阁澜(2014-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