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介绍的是江门鹤山市
鹤山,广东省江门市代管县级市,中国著名的侨乡之一。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与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隔江相望,北与佛山市高明区相临;南与江门市蓬江区、新会区相近;西与开平市、新兴县接壤,325国道、江鹤、佛开高速公路与江肇公路纵横贯穿全市。
鹤山于清雍正十年(1732)建县,因市内有山形似仙鹤而得名。建国后曾与高明县合称高鹤县,1982年恢复鹤山县建制。1993年11月撤县设市,下辖10个镇,22个社区委员会,137个村民委员会,10个三峡库区移民村。市人民政府驻沙坪镇前进路,规划控制面积81.4平方公里,现建成面积19.3平方公里。先后跨入“全国80个小康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荣获“全国绿化百佳县(市)”、“省卫生城市”等称号。
地质
鹤山地表显露地层有寒武系八村群、泥盆系、侏罗系、白垩系、下第三系、第四系等,其中以八村群分布最广。
市境内侵入岩分布广泛,占全市面积的一半以上,侵入岩的种类属酸性花岗岩。地质构造属华南褶皱系粤中拗陷,有亚婆髻背斜、白水坑复背斜、茶山单斜、大昆仑单斜、那水向斜。
断裂有恩平-新丰深断裂带、西江大断裂,其中恩平-新丰深断裂带在市内自南而北纵贯全境,为境内最重要的区域性断裂。
地形
鹤山地形东西宽,南北狭长,中部山峰绵亘,丘陵起伏,地势自西略向东倾斜东部低平,北最低。最低大埠围,海拔仅1米。丘陵主要分布在市境东北、中南部,面积达100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0.5%。海拔500米以上山地23.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2.1%,其中皂幕山主峰亚婆髻海拔807.5米,为全市最高山峰。冲积平原面积为8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42%,主要分布在古劳、沙坪。
山脉
大雁山:位于粤中交通要道,距离广州60公里,近邻鹤山港,旁依广湛公路,佛开高速公路。大雁山面临西江,因其山形似大雁而得名,总面积300公顷,主峰海拔310米,与南海西樵山互称“姐妹山”。山势雄伟,峰峦起伏,从山峰至峰顶,有雁山门、半山阁、狮子峰、雁山平湖、日月峰、陆佑亭、状元坊、贵人峰等。
昆仑山:鹤山市中部山峰。南距鹤城镇区3千米。大峰称昆山,小峰称仑山,合称昆仑山。海拔604米,面积1866.7公顷。由砂页岩、紫红色砂页岩与花岗岩构成。三宝坑(土名)山涧中有七瓮井等名胜。山间多自然丛生松木,有林地约1267公顷,植被覆盖率达70%。土特产有砺石及山坑螺。龙(口)鹤(城)公路经山东侧;有简易公路直达七瓮井。
云宿山:鹤山市西部山峰。位于双合镇泗合村东。海拔637.2米。面积约48平方千米。东与皂幕山对峙,西北与高明市老香山相望。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山顶四周巨石垒垣如城,内有石佛,佛前石块面积近10平方米,平正如棋盘,蔚为壮观。西有仙人岭,绝顶四顾,开平、恩平、新会、新兴、高明及崖海尽收眼底,称为“云宿大观”,为鹤山旧八景之一。土壤为赤红壤、红壤。1949年以来,连年在此造林绿化,办有虎房林场。1968年用飞机直播造林,已成林203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0%,以松、杉为主。山中有鹭鹫、鹧鸪、毛鹰等多种鸟类和黄猄、果子狸、山猪等野生动物。
茶山:鹤山市东北部山岭。分内茶山与外茶山(内茶山为高明市辖),为鹤山、高明、南海3市的界山。因盛长茶树得名。主峰高凹顶,海拔546米,向西伸延至高明市鹿美塘,向东达西江边上石岩头(土名),东西长10千米。由砂页岩构成。土壤为赤红壤。蕴藏褐铁矿及铅矿、银矿。山腰有道坪等4个自然村与白水坑水库。水库开辟为仙鹤湖渡假山庄。有松林1067公顷与茶园134公顷,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
大城山:鹤山市山脉。在雅瑶镇昆东村东,山脉面积268公顷,海拔206米,主要由9个山峰组成。大城山物种丰富,自然生长的树种有水蜜桃、荷木、马尾松;人工种植有湿地松、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等树种。野生动物黑乌燕、毛鸡、山禾雀等。山上有一泉眼,泉水甘甜,在民国35年(1946年),当时的县长谢鹤年提名“香泉”,并立碑于此。现修建了步级由山脚直达香泉,并兴建了4个亭,逐步将其建为旅游区。
水文
鹤山紧靠西江,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西江干流、沙坪河、雅瑶河、宅梧河、址山河等8条,总长200.8公里,流域面积1003.28平方公里,除沙坪河属西江交流外,其余均属潭江水系。[4]全市径流总量为10.17亿立方米(不含西江干流)。
气候
鹤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2.29度~22.52度,东经112.28度~113.25度),属南亚热带季风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温和湿润,境内具有海洋气候特征,温、光、热、雨量充足,四季宜种。年平均日照1789时,年日照率达40.1%日照时数,带来太阳辐射热量大,年平均辐射量104.08千卡/厘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6℃,年平均降雨量l700公厘左右,夏秋多台风暴雨,无霜期为365天,冬春有冷空气侵袭和偶有奇寒,无霜期长。
2历史
1731年清雍正九年七月己丑(1731年8月30日)置鹤山县,因县城北有山形似鹤而得名。时肇庆府领德庆州及高要、四会、新兴、高明、广宁、开平、鹤山、封川、开建、阳江、阳春、恩平等12县[6]。1958年将高明、鹤山两县曾合并为高鹤县,两县法院合并为高鹤县人民法院。198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高鹤县,恢复高明和鹤山两县。1993年撤县建县级市。
3区划
2010年底,鹤山市辖沙坪街道和雅瑶、龙口、古劳、桃源、共和、址山、鹤城、云乡、宅梧、双合等10个镇。全市有居委会26个,村委会112个,三峡库区移民村10个。
4人口
据2000年鹤山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共有30个民族,汉族人口为398016人,占总人口数的98.09%;少数民族人口为7763人,占总人口数的1.91%。在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数最多,占少数民族的54.42%。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13年10月,鹤山市户籍人口36万,常住人口42万,其中外来人口占四分之一[8],人口密度为320人/平方公里。[9]全市使用最广的语言有广州话、沙坪话。其中,沙坪话属广府话语系,主要流行于市区、沙坪、龙口、桃源及古劳、雅瑶等地,约15万人。此外,市内部分地区还流行客家话、址山话、宅梧话等方言。[10]
5资源
鹤山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铁、铅、锌、稀土、磷、硫铁矿、钾长石、饰面石材等8种。经查明的,有大量的稀土矿、花岗岩、矿泉水、泥炭土和少量的褐铁矿、锌矿、金矿。
鹤山市境内有野生动物100多种,植物900余种,其中,树种有300种、中草药60多种。[10]
6交通
鹤山市公路总里程达1000公里,每平方公里密度80公里,居全国前列。鹤山拥有国家一类口岸鹤山港,每天有高速豪华客轮往返鹤山与香港之间(香港中港城码头开)。鹤山市内多条线路辐射市区。另外,从鹤山汽车总站坐车,可直达重庆、梧州、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虎门、梅州、番禺、肇庆、佛山、江门、水口等城市。[2]
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215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12公里,有大、中、小公路桥梁159座4806.9千米。全市有四级以上公路83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6公里,一级公路138.1公里,二级公路148.3公里,三级公路92.3公里。
公路建设和改造
2009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38亿元。新建、改建公路94.9公里,其中一级公路3.3公里,二级公路10.9公里,三级6公里,四级74.5公里。2010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78亿元。新建、改建公路102.5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1.1公里,二级公路11.5公里,三级公里1.8公里,四级公路78.1公里。
国家、省、江门市重点工程项目
江肇高速公路鹤山段、佛开高速公路鹤山段、广珠铁路鹤山段完成征地拆迁工作,交付施工单位使用。江肇高速公路2010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11]
7经济
综述
建国前,鹤山基本上是一个单一农业经济县,商品经济不发达,境内交通不便,工业是家庭作坊式的小手工业,商业基本属内向经营型。自然、地域培育了红烟、茶叶这些鹤山著名特产,一业兴,百业旺,烟、茶种植促进了烟、茶收购、加工、运销业的发展,并逐步发展成为鹤山的支柱产业。据民国24年(1935年)《鹤山烟茶产销状况调查报告》(广东省农林局)记载,在鹤山茶鼎盛时期的清道光年间,全县茶园面积达8万亩,年出口茶叶6万担,几占全省输出总量的八九成。红烟在清末民初时,每年出口值逾百万金(白银),销往广州约40万元(毫银)。抗日战争爆发后,鹤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前萌芽的一点近代工业也于战乱中被扼杀。但华南失陷,鹤山没有成为敌占区,敌我边缘地带的独特地理位置,使鹤山成了西南腹地与敌占区之间的交通孔道。广州、中山、顺德等地一些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学校迁入县境,国民政府机关、官员和四方商贾汇集于沙坪发国难财。沙坪一带成了战时货物中转站,一时间,酒楼、食肆、运馆应运而生,仅沙坪,商铺就增至1000余家,地摊数千,在商业上出现了短暂的“兴旺”。战后,商业上这种畸形的“繁荣”便迅速衰退。到1949年,全县工商户减至1300户,从业人员3000人,仅及战前一半。工农业生产虽有过短暂的恢复,后又因国民政府忙于发动内战,人民得不到休养生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工商企业倒闭,农业失收,社会经济几陷崩溃。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3622万元(1980年不变价),人均112元,其中工业产值仅574万元,占总产值不足16%,人均国民收入只100余元。[12]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了生产关系,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1950 - 1985年35年间,尽管经历了曲折,出现过失误,全县经济仍取得长足的发展。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4个时期。
我的梧桐子主页:江门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pengjiang.html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Baby_Y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69773962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by520by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