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灵+水

家乡区县: 江苏省吴中区

这一日,“世界环境日”,农历“芒种”。好天气,好心情,就想有个好去处。
自然而然,约上一拨文友。小车,越过城市喧嚣,过太湖大桥,过群力小桥,就达西山东湾。
东湾古村落,环山落地,宛若一块镶嵌于翡翠西山上的祖母绿,光泽在透明不透明之间。就像所有古村落一样,东湾村的村头也有合臂抱不拢的沧桑古树,郁郁葱葱,影影绰绰,让人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古朴的文化底蕴。
东南风稀释厚云,夏日阳光,让东湾村顷刻热情。
再看文友,文质彬彬,也会热气腾腾。回味友情,“碧螺春”,从昨日人品到今日文品; 珍惜友谊,“农家乐”,从大灶锅台到六仙圆桌; 看重友爱,“天之蓝”,从一口一咪到一咪一口;品尝友好,“东坡肉”,从不及王伦到莫如管鲍。平起平坐,无拘无束。推杯换盏,伸箸挟菜,顺时针,最天然。
席间,平心而论。三言两语,是文章,长篇大论,还是文章。本土雅士,灵动乡风,常得好句,文章丰富唯恐遗落注脚,严于阅己。红颜白发,文思缕缕,侃侃而谈,文章结尾要如虎尾一扫,啸过不忘。谦谦君子,遣词造句,收放自如,文章境界所谓大家手笔,雅俗共赏。一介书生,镜片左右,有礼有节,文章里外修养天人合一,随心所欲。学府才女,崇尚认真,心系学子,文章韵味难免温文尔雅,拷贝心情。忘年须发,妄念岁月,采撷文采,文章苦乐需要耳目一新,免俗不易。
天气,热辣辣;口气,醉醺醺;心气,意绵绵。饭后百步,走走东湾。
曲曲弯弯,村北头,路边一口古井。掬一捧入口,村民不无自豪,古井仙气,千百年来,从无干枯,世世代代,生生息息,童叟无欺,全靠满溢报恩的井水滋养身心。来过科研单位化验,井水卫生达标,清凉可口,富含多种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品质远高于那些正在卖钱的瓶装矿泉水。不是夸口,信不信由你,常年饮用这眼井水,一定长寿。要不,东湾村怎么会是有名的长寿村?
果然,井边古树下,一位老人,快九十岁了,头发乌黑,精神健朗,乐于言谈,乐呵呵关照:“装一瓶回家。”
曲曲弯弯,村南头,溪边一座古寺。入三官殿,要过一座不及两米的古桥。村民细说,小小石桥,桥面是双层的,下层是宋代的,因为光阴裂缝,明代洪武年间又加了一层。小巧玲珑,功德无量。那边,踱过来现代,这边,踱过去古代,恍若穿越。寺门外,千年古樟拥护;寺门内,千年古柏陪伴。侧目,古铜色的墙上,赫然一个“寿”字,分明又是古代的名家书法。
溪流淙淙,由南往北。一文友,情不自禁,蹲向清清溪水,想净手之余,再伸脚凉爽……村民急忙阻挡,村里有不成文的乡规民约,千百年来,石桥上游是饮用水,过石桥一段是淘米洗菜的地方,再往下游一段,是洗衣物的地方,再往北一段才是洗杂物农具的地方。凡有进村的新媳妇,第一件事,就是要知道不能污染了孕育生命哺育生命的上天之水。
夕阳西斜几时回?形似骚客文友,鱼贯东湾村人。这一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果木繁茂;那一路,粉墙黛瓦,老屋新宅,条石竹匾。
与世无争,恬淡平静。“世界环境日”,东湾村人不知道,知道的是“芒种”,知道的是先人遗训,知道的是保护好自己的生活家园,知道的是呵护好自己的生命水源。东湾村,后会有期,大约在秋季!

过去式心殇(2014-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