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米粉 兴化米粉 炒煮美味 农家制作

家乡区县: 福建省秀屿区

莆田米粉简介

莆田米粉,是福建莆田传统的汉族名点。白如雪,细如丝,略有米香味,干脆可贮藏。它是莆田(古代称兴化军、兴化府)的著名土特产,又是中国最早的快餐之一,价廉物美,名扬海内外,尤为海外侨胞所喜爱。人们美其名为“兴化米粉”。米粉产地以莆田县黄石镇西洪和清江两村为主,下棣、西利、惠上、惠下和渠桥乡樟林、洋埕等村次之。米粉以上等黄尖米制作最好,制作须经过9道工序。兴化米粉的特点,条细而匀,色泽洁白,轻松晶莹,煮炒易熟,汤干均可,饮食便利,独具一种风味。

南洋风味之黄姜鸡肉米粉汤做法
1、把水烧开,把汤料袋子,马铃薯块和已经清洗干净汆烫过的鸡骨架及鸡腿一起下去煮开,转小火焖煮20分钟。
2、熬煮鸡汤的同时,用一些食油炒香B香料,把香料捞起,投入鸡汤内。
3、剩下来的油用来炒C料至赤黄焦香,连油一起投入鸡汤内。如果要比较好的口感,把炒好的姜葱蒜晾凉后用半杯水用搅拌机打成酱,才加入汤内。
4、20分钟后,把鸡腿捞起,用盐鸡黄姜粉把鸡腿完全涂抹一遍,盖起腌渍1小时以上。
5、鸡汤继续焖煮。如果有焖烧锅就把锅子收在外锅内焖煮,节能减碳。
6、要吃前才用炸油把鸡腿炸至干香,或是可以选择少油煎香。
7、把烫熟的米粉盛在汤碗里,米粉上摆着黄姜鸡肉块,洒些芹菜碎葱花,辣椒丝没,再淋上调好味的鸡汤, 就可以开动了。
8、辣椒酱做法:把辣椒粉用温油炒香,加入盐,黄糖抄至起胶,加入一些罗望子水(阿参水)煮至浓稠。

食品特点

兴化米粉是莆田一大特产,明代就有米粉外销。产地以莆田县黄石镇西洪和清江两村为主,下棣、西利、惠上、惠下和渠桥乡樟林、洋埕等村次之,全市其他地方亦有零星的加工制作。米粉以上等黄尖米制作最好,制作须经过9道工序,过去用手工操作,多用半机械化进行制作。兴化米粉的特点,条细而匀,色泽洁白,轻松晶莹,煮炒易熟,汤干均可,饮食便利,独具一种风味。是群众喜爱的食品,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礼品。兴化米粉的销路很广,除本省各地外,销至广东、江西等地,产地工人到外省设坊生产销售,或被雇用代加工。产品远销东南亚、美洲和欧洲等国家,深受海外侨胞的喜爱。

米粉文化

兴化米粉,亦称“兴化粉”。其历史悠久,据传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兴化军主簿黎畛在其母生病想吃米粉时,为尽其孝心,特派人从老家广东潘罗县淡月村(今深圳内)取来加工米粉工具,到莆田渠桥(今新度镇)洋尾村加工米粉给其母食用。
后来不少人开始学习加工米粉,俗称洋尾村有九十九礁,足见其加工米粉规模,但手工操作工艺落后,所加工的米粉比较粗糙。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由于乡间械斗,洋尾村被洗劫一空,黎氏子孙为了生存,跑到黄石镇清铺村(今清前、清中、清后)、西洪村一带继续以加工米粉为生,从此兴化米粉兴而不衰。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加工工艺上不断讲究,粉条细松,但仍以手工操作为主,从洗米、磨浆、压干、炊果(半熟)、礁果、压丝、炊粉、切断、洗粉、米把、晒等,劳动强度大,加上受天气影响,加工能力有限,一家4~5人,日加工量只能达到50公斤左右。

莆田米粉适合各种做法,简单美味,米粉易保存,随存随吃

【福建莆田特产】2015年新品上市莆田米粉 阿武小米粉特细 5斤包邮38元 口感筋道 汤味香浓

http://www.wutongzi.com/pro/cp/12257.html

许庆贵(2015-11-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