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酥锅

家乡区县: 淄博市博山区

     博山酥锅有一个很好的传说,它的起源跟大家都熟悉的苏轼有关,这个起源让认觉得能和苏轼这个诗人吃过一样的东西很自豪。

      讲讲关于酥锅的起源,或许你会迫不及待的想尝尝酥锅的味道!

      博山酥锅始于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大诗人苏轼在杭州的任期届满,升任山东诸城)太守。苏轼携苏夫人、子女和苏小妹共同踏上了赴任的道路。春节前他们到了颜神店(今博山)逗留数日,顺便为州府采购些日用瓷器,颜神店是出产陶器、琉璃的工业重镇,是官商汇聚之地。 他们在山头窑货市场选购瓷器时,发现每个小窑炉旁边,都摆放着好几个用泥巴垛成的小“锅坑炉子”,炉子上都坐着小砂锅,远远的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爱好做菜而又勤快的苏小妹找到一位姓许的窑工,让人家拿起砂锅盖,只见砂锅里有白菜、萝卜、菠菜、油菜、豆腐、海带。苏小妹征得窑工同意,和苏轼品尝了“大锅菜”,问清楚炖菜的原委。 苏小妹便和苏轼到集市上,买了几样青菜,买了海带、鱼和猪肉,她要学着做一锅有猪肉的“大锅菜”。她把想法告诉客栈老板,老板很支持。苏小妹按照窑工说的顺序,开始做“大锅菜”。她改变了颜神窑工传统混合放菜的做法,创造了层层摆放的办法。她先把白菜厚厚的铺在底层,猪肉放在第二层,第三层是海带,小青鱼,然后一层一个菜样的摆起来,放好佐料,最后再覆盖一层厚厚的白菜,盖上锅盖。锅盖上横放洗衣用的搓板,搓板上再压上一块底面平整的石头,以增加压力,防止香气外漏。然后,她点上火,用文火炖了起来。 苏小妹一天来选购瓷器有些太劳累,看着跳动的火苗,时不时的打盹发愣,不多时就进入了美好的梦乡。半夜时分突然“咔”的一声,苏小妹惊醒了,揉揉眼,定睛一看,“大砂锅”裂开了,“锅坑炉子”的火也浇灭了。她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下功夫全白费了!她掀开砂锅盖一看,菜完好无损,香喷喷的味道弥漫了整个房间。她品尝了一口,感觉这次做的“砂锅”味道出奇的好。具备了鲜、香、酥、嫩的特点。她高兴的不得了,把在睡梦中的哥哥、嫂子也喊起来品尝。苏轼和夫人吃着美味佳肴睡意全消,问妹子是如何做出来的?苏小妹就把制作的过程讲述了一遍,苏轼和夫人大夸苏小妹多才多艺。 博山这个姓许的窑工为纪念苏小妹,便把“苏锅”名称定了下来。不久,苏小妹发明的“苏锅”在博山广为流传,因为酥锅中所有食物全部酥烂,博山老百姓便改称为“酥锅”,形象的反映了“酥锅”的特色,从此后这一独特的地方美食在颜神店,现在的博山便广为流传起来。

      

      博山酥锅以此闻名于世,让人吃过不忘,凉了更好吃,鱼肉不腥,肥肉不腻,鱼骨头都好吃。现在,它的做法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材料也变了些许,比起以前更加好吃了。

             

      如此美味的食物,你还在犹豫什么?就是苏轼苏大诗人都赞不绝口,你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快来看看吧:http://www.wutongzi.com/pro/cp/13433.html

小叶叶 (2015-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