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豆干
普宁豆干是广东省普宁市的汉族民俗小吃,特产之一。用大豆作主要原料,掺以薯粉、石膏、卤水制成的豆制品。豆干的主要原料是大豆、薯粉、石膏、卤水。工艺流程为:浸豆,磨浆,除渣,煮浆,试粉,掺石膏粉,洒卤水,包块,盖印,压块云酸水,煮熟等。
制作方法:
磨浆、除渣、煮浆、配膏、试粉、掺膏粉、拌和定卤、包块、压块、煮熟,有的煮熟后还用栀子上色。特点是外皮柔韧,内肉嫩滑。普宁市人烹调豆干的方法主要有煎、焗、炸等3种。油炸豆干更是普宁的民俗风味。其皮酥脆,肉嫩滑,清中有香。蘸以辣椒醋,更觉可口。有侨胞把普宁豆干的制作工艺带到国外,经营此项生意。
发展史:
普宁首先制作豆干的是燎原镇光南村人,早在明朝初期就学会制作豆干了。元朝末年,群雄并起,陈友谅被朱元璋打败之后,他的军师何野云(人称虱母仙)流落到普宁一带。他除了会为人选地建房、造寨门、修坟墓之外,还有一套手艺。当时,光南村的二世祖母逝世,请何野云选地造墓。同时他也教光南村六百年来的主要副业。现在普宁会制作豆干的人很多,有些村庄的制作技术已超过了光南村。大城镇乡村中卖豆干的小摊和小食店星罗棋布,不管谁品尝到豆干,特别是油炸豆干,都称赞说:油炸豆干,清中有香,补而不燥呀!
潮汕文人张华云有诗《油炸豆干》:
脆皮嫩肉气腾腾,蘸以香椒热辣萦。
难遽下咽频转动,待吞落肚汗微生。
宜将温酒三杯下,却把虚荣一笑轻。
美食珍馐随处有,家乡风味最牵情。
另一位文人洪潮也有咏豆干之作《炸豆干》:
村前路口一摊摊,油热炉红炸豆干。
酱辣天寒头冒汗,品尝不论民共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