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惊现远古生物化石

家乡区县: 湖南省祁东县

祁东县凤岐坪乡一带惊现远古生物化石,估计可以追溯到几亿年前,对研究衡阳的地层变化和地质结构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山头到处是古生物化石

11月20日,记者驱车赶往凤岐坪乡毛亭村,所到之处,该乡境内沿途的山上杂草丛生,堆满了光秃秃的岩石。记者在随同的祁东县电视台记者罗国平的指引下来到一处岩石较密集的山头,这些石头有大有小,千奇百怪,当地的农民将这些石头用来垒菜地,围猪圈。

记者随手拿起一片石块,就能看到一些类似贝壳的纹路残留在石块上,一些大块的岩石上还清晰的显现出类似海藻等原生生物的印记。在山顶的另一面,记者发现了有着大量古生物聚集的疑似化石群类。

祁东县电视台记者罗国平介绍,他是本地入,从小在毛亭村长大,小时候在学校读书时就发现了这种石头,当地人把这些石头称为“燕子石”和“鸡屎石”,当时他们只觉得这些石头很好看,把石头捡来抛砣玩。后来,在部队里有了一定的见识后,觉得这些石头可能是化石,在1983年回家探亲时,找了几块带到广州想找人鉴定,可一直没找到懂得鉴定化石的专家,这事也就不了了之。后转业回到祁东,再次来到山上捡了几块石头找人鉴定。

县志记载当地曾系大海

记者查看了《祁东县志》,在县志的第二编自然环境关于地质地貌一段中有如下记述:“泥盆纪地层在县内广泛出露,大多分布在太和堂、蒋家桥、官家嘴、黄土铺等一些地方,主要是碳酸岩,古生物化石丰富,从中采得了海绵动物骨针化石低级腕足类化石,三叶虫等生物化石,可证明当地曾系大海。泥盆纪末期,地壳普遍回升形成碎屑沉积。”

随后,记者找到凤岐坪乡的负责人,该乡的乡长王晓雄告诉记者,凤岐坪乡属于喀斯特地貌,海拔较高,地下溶洞多,有“百洞之乡”之称。在这里这种叫“燕子石”和“鸡屎石”的石头到处是,随手可得。当地老百姓都不知道这些石头是什么,以为是风化和水蚀而成。不光是出现在凤岐坪乡,连城连圩乡和太和堂一带都有。

  专家初步鉴定系古生物化石

为了得到更权威的答案,记者拿着从毛亭村山头采集的几块石头,来到了南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找专家进一步进行鉴定。该院的党总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吴端生及该院的郑济芳博士拿着石头,经过反复的鉴定和商讨,初步鉴定确实是一种低等的海洋腔肠生物化石,形成的地层也较古老。至少可以追溯到3亿年前。吴端生说,如果要鉴定此化石所属的地质年代,必须找专门研究古生物科学的专家才能够得到更准确的鉴定。

随后,郑济芳博士留下了一块石头,准备对其进行分子水平检测,解析DNA基因成分。郑济芳博士告诉记者,对这种化石的检测还需要借助更加专业和高科技的方法。如果研究成功,将对学术理论研究及对衡阳的地层变化和地质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离开南华大学时,吴端生教授向记者推荐去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找研究古生物科学和地质学专家进行进一步的权威鉴定。记者也将联系地质大学的有关专家,继续对化石产生的年代进行更科学的鉴定。

李玉珍(2014-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