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药业兴衰

家乡区县: 河北省安国市

安国药业闻名天下,可以说安国的基本产业就是药业。我们来了解一下药业的兴衰吧。

安国药业源远流长,宋前已无考。据传,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太宗弟秦王赵廷美患疾,病入膏肓,诸医莫疗。宋廷遍贴皇榜,寻医治病。一自称祁州南门外人氏的医生揭榜进宫,献数粒丸药便扬长而去。秦王用药不久病愈,遣人到祁州酬谢献药人。医生误为秦王服药户发生不测而追捕于他,吓得自缢身亡。宋廷找不到治病人,便假托祁州南门外“皮场庙神”显灵治愈秦王的病,并广为宣扬,重建庙宇,皮场庙香火日盛,遂形成香火会。之后,历代帝王对祁州“皮场庙神”封典有加,北宋建中靖国元年。自此,祁州“皮场庙神”名冠“药王”,声明更震。国家凡有灾异,必遣使祷之,并誉其“肇迹东京,显灵河北”、“医之所难疗者,神能疗之,显济一方。”药王灵异远播。各地业药者为获利计,亦迎合民众心理,携本地药物到安国交易,香火会逐渐演变为药材交易庙会。

南宋及金时期,战乱频仍,药材交易范围仅限于本县及邻近州县。

明初,社会逐渐安定,医药学相应发展。到明末清初,药市规模不断扩大,药材交易范围向全国发展,庙会由每年一次发展为春、秋两次。庙会以扩大到全国。清中叶,逐渐形成全国各地药商组成的“十三帮”和本地药商及药市服务行业组成的“五大会”,同时建立了招待商客、管理市场的机构“安客堂”。药业进入鼎盛时期。1906年和1912年京汉、津浦两条铁路先后通车,参加交易的除国内各地外,俄国、印度、日本、越南、朝鲜等过的药商也不远万里前来贸易。药材贸易的兴盛,带动了药材加工业、种植业的发展。1573-1620年,药材加工炮制工艺已趋完善,药材种植也得到了发展。药材体系的形成,使安国赢得“药都”、“药州”和“天下第一药市”之称。

安国药业的鼎盛时期持续百年,到1921年始有所衰。是年,河北省省长曹锐下令在安国设牙纪局,抽取牙纪税,外来药商不堪重负,向他地转移。

1938年日军侵占安国,药商、药工纷纷迁往天津等地,繁荣的药市转瞬凋零。

宝贝(2014-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