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艺术潍坊风筝

家乡区县: 潍坊寿光市

      风筝,古称“鸢”,已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是工艺美术与民间艺术的代表,而潍坊风筝作为风筝中的典型代表,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潍坊风筝由原始风筝发展而来,发展到现在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一路承载了民俗艺术和文化习俗。

      潍坊风筝中的吉祥民俗及寓意深刻的题材

      在潍坊传统风筝中,有很多取材于与祖灵信仰有联系的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这些无不和信仰民俗紧密相关,其共同的特点是表达一种吉祥、美好的愿望。“仙鹤童子”是潍坊风筝的传统题材,一个稚气可爱的童子骑在仙鹤背上,仙鹤舒展双翅,口衔寿桃,其,其整体情调平静安详,淡雅明丽,富有神话色彩。孙悟空”、“许仙游湖”、“女娲补天”、“猪八戒背媳妇”、“鹊桥相会”、“一百单将”、“昭君出塞”等等,大都取材于深受当地百姓喜爱的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

      除此之外,潍坊风筝的题材上,多具有吉祥的意蕴,甚至有的直接将表达吉祥含义的文字引入风筝中,也就是“字风 筝”,比较常用的文字有“吉祥如意”“万象更新”“天下太平”等。或者是采用象征吉祥的一些事物,例如在中国被视为吉祥神灵的龙,而炎黄子孙也被称为“龙的传人” ,所以龙的图案被广为采用。还有象征和平的鸽子、象征节操的莲花、与“余”同音的“鱼”等这些形象便是风筝最常用的图案。

      潍坊风筝的艺术特色

     潍坊风筝作为民间工艺美术的一种形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造型与装饰图案色彩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作为民间风筝的代表——潍坊风筝,与雍容华丽的北京风筝、格调文雅的天津风筝相比,其突出特点是纯厚质朴、清新活泼,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经过长期的发展,潍坊风筝在造型、装饰图案、绘画色彩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清新质朴的艺术特点。

       风筝的结构造型。风筝是集功能与审美于一体的,其功能与用途决定了风筝的结构造型。风筝是以骨架为主要造型,骨架也是风筝制作的第一步,更是保证风筝整体形态的基础。根据风筝骨架的制作结构,潍坊风筝主要分为板式、串式、立体式共三大类。板式风筝是比较普通而且容易制作的一种平面板形结构的风筝,这类风筝尾部一般都系一个长尾巴或长穗子,其主要功能是调整角度、维持平衡,其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放飞,而且性能较好。串式风筝是指数只相同或不同的风筝用线前后依次连接起来放飞的风筝,最具特色的代表为龙头蜈蚣。立体式风筝是由多个受风片层或筒形连接而成,整体结构有着明显的立体分层,此类风筝一般多采用折叠组装式的骨架,其最大的优势为放飞时可随着风力的大小,自由调整自身的角度,随风飘动。
      总之,无论在结构与造型方面,风筝的制作是非常严谨的,非常讲究工整、对称、均衡。风筝造型的创作源泉来自于大自然,其造型主要模拟自然,但并不原样照搬,按照风筝的独有规律、工艺的需要和人们审美的要求,加以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把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物,纳入风筝形体的造型中去,使其变为和谐统一、对称均衡的整体,成为融入自然中千变万化的精灵。其造型的丰富多变,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视觉享受与无尽的乐趣。经过长期的总结和实践,潍坊风筝逐步形成了结构严谨、造型生动的特点,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色。

      风筝的装饰图案。风筝最为丰富与精彩的部分要属其上面的装饰图案。在骨架造型绑扎好后,为了使风筝更加美观,更加与众不同,于是人们就在风筝身上绘制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同样的骨架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装饰题材,从而使得风筝的视觉形象变化多样、千姿百态。中国传统风筝上的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常见题材多为象形装饰、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飞禽走兽、昆虫鸟鱼等精彩图案。民间艺术家多从生活中吸收各种元素运用到风筝装饰中,同时又注意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加入新的元素,逐渐形成了潍坊风筝装饰题材广泛、构图饱满、色彩明快、浑朴的特点。

    潍坊风筝中装饰图案的内容大致分为两类:第一,历史人物故事与民间传说类。如八仙过海、苏武牧羊、钟馗捉鬼、李逵探母等历史传说故事。其中仙鹤童子、雷震子背文王成为潍坊风筝的经典品。第二,花鸟虫鱼与飞禽走兽类。花鸟虫鱼与飞禽走兽的形象属于潍坊风筝中广泛使用的装饰材,不管是牡丹、蝴蝶还是凤凰,其图案色彩艳丽、造型美观。其内在的寓意又蕴涵着吉祥富贵、多子长寿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中龙和凤也是很常用的装饰图案题材,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自称“龙的传人”,凤被称为“百鸟之王”,传说凤凰出山则雷霆不作,风调雨顺。人们视龙凤为最吉祥的神灵,因此,龙风筝与凤风筝就有所谓“龙凤呈祥”之意。还有很多常用的装饰图案,如牡丹象征着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福,仙鹤则代表着长寿等。其中,蝉在潍坊的民间传说中也是吉祥的征,人们认为它的出现带来了风调雨顺、作物丰收。

      风筝的绘画色彩, 由于历史的原因,潍坊风筝在绘画方面自然形成了基本的两大风格:一种是专业画家的色彩淡雅的文人国画风格,这是自近代以来形成的一个风筝绘画流派,一般绘人物和历史故事,其特点为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画面清晰、色调雅致,观赏价值极高;另一种是民间艺人的色彩浓艳的民间传统绘画风格,主要吸收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特点,多为吉祥欢乐为内容,构图饱满,色彩鲜艳,富有视觉效果。此类绘画风格的形成,与潍坊民间的绘画有直接关系,特别是清代以后,兴盛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业和潍县城里画匠绘制神轴的普及,为民间风筝的绘画提供了条件,人们将民间绘画手段运用到风筝中,使其具有了鲜明的地方风格:在绘制上,它吸取杨家埠木版年画大红大绿的特点,以群青和黄、白、大红等颜色构成了对比强烈的色调;在构图布局上,重大色块浓抹,产生了热烈明快的艺术气氛。这样绘画,远观近看皆宜,“挂在墙上是年画,放到天上是风筝”,确切地描述了潍坊风筝这一特殊的空间赏视效果。潍坊风筝在绘画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绘与扎结合,如“二龙戏珠”“哪吒闹海”“狮子滚绣球”“王小赶脚”等,都是绘与扎相结合的典型。

      总之,潍坊风筝艺术作为中国工艺美术与民间艺术的代表,之所以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正因为其重视继承传统,注重发挥民间艺术特色。随着潍坊风筝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这朵民间艺术之花将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看到这心动了吗?点http://www.wutongzi.com/pro/cp/13643.html

 

 

 

王林杰(2015-11-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