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饶阳十景之灵碑透影

家乡区县: 衡水市饶阳县

     “灵碑透影” 乃清乾隆《饶阳县志》新添的两古景之一。位于县城北部二十余里的大宫殿村。据有关资料和当地老人们回忆,这一古景奇闻轶事如下:
相传,大宫殿一带在战国初年,赵国廉颇曾带领他的近千名骑兵在这里进行军事训练,以备进攻中山国,期间为赵武灵王建了一座行宫。明朝初年,从北京到南京的几千里地带,经长期战争破坏,“人烟断绝” ,“城野空虚” 。明太祖认为朝廷的主要收入来自农民,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让农民安居乐业,必须使农业生产尽快得到恢复和发展。明太祖曾下诏:允许百姓开垦荒地,不论亩数多少,不计赋税,只交一分马料。饶阳民众开始向地广人稀的地方迁移,开荒种地,兴建村落。到永乐初年,除山西洪洞县迁来大批移民,饶阳县百姓也向荒地多的地方搬迁。大宫殿就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村落。
(公元1402年),饶阳县影林村何氏数家迁到这一荒地定居,初称大何庄,很快山西洪洞县郭氏数户也迁到这里。为使何氏、郭氏和睦相处,二姓族长商议,改变以姓氏起村名的习惯,以发展生产、勤俭持家之意取名“大恭俭” 村。为了风调雨顺,年年丰收,村民拿出微薄的积蓄,在村东建起一座东岳庙,庙内有雷公电母神象,庙前立一石碑。碑石是一通月白的大理石,正面刻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天地之神” ,背面刻着善捐民众的名字。按当地的风俗,在庙前广场前边挖方园一亩左右水坑,坑边用兰砖垒出平地二尺。池水清澈,稀疏的荷花成为点缀,没有杂草,平如明镜。每年三月二+八日,在庙前设香蜡酒果,向风雨雷闪诸神祝告祈福。如遇干旱无雨之年,村民在庙前跪下祈祷,香供摆好,首领击鼓三声,一农夫牵牛,二人扶犁,九推九返,向神祷雨。
从此,大恭俭民庶得安,周围百姓纷纷迁来落户,他们在东岳庙东又盖了房子。庙西为大恭俭村,庙东为小恭俭村。明万历年间,当地百姓传说赵国曾在恭俭一带建过行宫。于是,大恭俭改称大宫殿村。这时,村里人们传说,作为碑座的石龟有了灵性,龟脖子上结着一个红包袱,包袱是留名佛村盛家新媳妇的,人家结婚的那天晚上,石龟变成一位青年,也与人们一起去逗媳妇。在动手动脚时,新媳妇拿自已的红包袱投向一位青年。这位青年立刻不见了。原来这位青年是石龟变的,它的头正冲留名佛村,留名佛村的人们说石龟耍流氓,就把它的脑袋砸掉了。
明崇祯六年(公元1628年),东岳庙的石碑突发光萤,照人如镜,观者莫不流览,甚至隔碑可见其影。当地人传说,碑质特好,泼上一点水就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于是,“灵碑透影” 之说到处传开。现在看来这一古景的出现,与阳光照射池水和石碑有一定关系,隔碑透影可能是空气的映像。清乾隆年间,作为新添的饶阳-景即根据这种情形而来。
清未明初,军阀混战,东岳庙被拆毁,石碑不知落到何处。1949年,大小宫殿合为一村,成为大宫殿村。“灵碑透影” 现已成为古老的传说。

小怪物(2014-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